“去年我在一家招聘网站投了简历,后来广州一家公司通知我电话面试。通过面试后,让我去韶关参加培训,当时从郑州到韶关的火车票都买好了,幸亏出发前我在网上查了一下,发现有网友发帖说这家公司涉嫌传销。”求职者李文松向记者讲述着网络求职的遭遇。(工人日报 4月11日)
网络招聘方便快捷,信息量大,省去了频繁奔走于各大招聘会现场的麻烦,成为时下不少求职者的首选。对于新晋求职者——应届毕业生来说,网上各类招聘信息让人眼花缭乱,有的岗位招聘几乎“零门槛”,薪资待遇看上去却十分诱人。刚刚毕业的大学生急于找工作的心理和缺乏社会经验的弱点比较容易被利用,面对网络招聘者提出的先交纳工号费、培训费等名目繁多的要求,更倾向于默默承受,造成了他们受骗的几率上升。
另外,互联网招聘目前缺少相应的监管,对于互联网招聘骗局的打击、惩处力度也不够,导致一些不法投资者有机可乘,一般情况下,学生被骗的钱不多,也不会主动报案,假招聘就更肆无忌惮了。这就要求政府部门加快推进相关法律的完善,提高违法成本。学校和家长要加强对大学生的教育和引导,增强其在网络求职时的防范意识。同时,大学生自身在网上投简历时,也要提前了解公司的背景,避免上当受骗。
毕业季转眼又要降临,初出茅庐的大学生又将踏上求职之路,只有多方联动,填好互联网招聘那些“坑”,才能让年轻人们前程无忧。
(编辑:牡丹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