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用户名:

码:

验证码: 看不清?换一张

登 录 注 册

首页 >> 职业指导 >> 线上“招工”虚拟无凭 求职须有十二分冷静

线上“招工”虚拟无凭 求职须有十二分冷静

来源:南方都市报(深圳)    作者:邵枫    日期:2017/5/5    

 “你怕被骗,我也怕被骗,可是我敢尝试,你不敢,这就是区别。你若不努力,想拉你一把,都找不到你的手在哪里。相信永远比怀疑来得有价值。”这是一名“招工客服”为了劝人“入伙”而发来的“鸡汤”。记者第一次看到这段话时,只感到啼笑皆非。当然,对于线上招工骗局的做局者来说,求职人士对他们的信任确实能创造“价值”。

道高一尺,魔高一丈。诈骗行业,最是需要脑筋灵活,以及对人类心理的熟稔。报道中也有提及,有的骗子以退为进,表示“你不信就不要做”,反而对受骗人宣示出一种自信。记者所在的一个诈骗微信群,每天必刷的一句是:“十元兼职,多劳多得。……滴水穿石,积少成多!”也没错,每人骗10元,确实是积少成多。

其实,褪下种种鸡汤和心理攻势的外衣,骗子们的套路往往不是天衣无缝的。比如第一个案例,名义是“起点中文”招收“小说打字员”,但它其实经不起冷静推敲:在2017年的中国,还有多少网文作家会不直接交电子稿,而是使用手稿?何况对于招收录稿员的这笔成本,网文平台想来也绝不会愿意承担。

再如“刷单”案例中,骗子对于“刷销量、刷好评”的介绍并没有什么问题,但在网店下单的最后一刻,骗子却要求使用其提供的二维码,而不是走流程。冷静想来,在这样的情况下付款,网店商品本身的销量数字是无法增长的,“刷单”哪里会有成果?观察骗子提供的网店也能看到,对应商品的销量是0,记录十分“清白”,这就证明“刷单”实是无稽之谈。另外,这些高价商品的网店恐怕也是骗子们一手注册的。

第三个案例的“微信任务”乍看之下没什么矛盾,但它带有的传销色彩就是最大的硬伤。而且,无论骗局的包装多么严密、逻辑多么合理,但共同点一定逃不脱“先交钱”。只要你先付了款,骗子便可以宣告胜利了。

出于一时冲动也好,出于防骗经验少也罢,受骗人在“交钱”的环节总是不太谨慎的。在脆弱的、虚拟的线上“招工”关系中,“雇员”和“雇主”之间没有任何具备法律意义的协定契约,也没有任何即时可用的追责程序,发觉受骗后,除报警之外,就是徒呼奈何。

此外,种种“网络兼职”宣称的低强度工作、高额度收入也在蛊惑人心。每天几小时,捣鼓捣鼓手机,月入1万+,这种“躺在床上就能赚钱的工作”,实不可信。面对“您中奖了”的诈骗短信,我们知道天上不会掉馅饼;但放在招工骗局里,我们似乎就没那么火眼金睛了。找回应有的冷静和警惕心,也是这篇报道的一点未尽之意。

(编辑:牡丹花)

关于我们 | 客户服务 | 服务条款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 设为首页 | 添加收藏 | 友情链接
版权所有:园林网  yuanlin.com 客服邮箱:Service@Yuanlin.com   电话:0571-86438262
战略合作:中国电子商务协会 浙江省花卉协会 浙江省林检站 浙江省林科院
经营许可证编号:浙B2-20100396 中国电子商务协会
广告经营许可证编号:3355666522650 园林绿化专业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