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大学生毕业季,一说“大学生就业难”,一大堆就业难的故事扑面而来。大学生就业已成为全社会最为关注的焦点问题,在调查中,大学生就业理念受社会各种价值取向的影响,但只有正确的理念带来正确的行动,正确的行动才会有正确的结果。
晓辉就读于南方某名牌大学,学业优秀,能力也较强。他从小学起就一直担任学生干部,自小心理上就有一种比别人优越的意识。上了大学,认为考上大学就是进了龙门,读书就等于身价高,于是毕业时只把目光盯着大城市,从机关事业单位到著名大企业大公司,要求的都是什么总经理助理、策划师之类的职位,希望有宽松的工作环境。结果本来看好他的几家单位都不敢要他了。至今,晓辉还在“待价而沽”。
江西省某高校文学院的学生小莉,找工作几次应聘失败后一直很消沉,后来在父母的劝说下她勉强投出了十几份求职简历,结果全部石沉大海。小莉现在索性把自己关在家里不再光顾招聘会。她认为,用人单位对女生有偏见,再加上自己所学的专业又不好,去了招聘会也没用。面对挫折小莉显得极度自卑。
对于大多数大学生来说,大学生活是单纯、充满理想的学习生活。但离开校园跨入社会之时,却发现理想和现实的差距巨大,从而引发心理问题。自负和自卑这种两极心理现象就是其中之一。晓辉的求职故事是过度骄傲表现出自负心理的典型,而小莉的求职故事是过度自卑心理表现的典型。
在名牌高校毕业生、热门专业毕业生和学习成绩好的学生中出现自负心理较为普遍,特别一些从小到大都在父母和老师的表扬声中长大的学生。有些毕业生自恃专业紧俏,个人条件较好,对这个单位不顺眼,那个单位也不如意,应聘面试时,往往夸夸其谈,提出过分的要求,给用人单位留下浮躁、不踏实的印象,使用人单位难以接受,从而错过不少适合自己发展的用人单位。这些毕业生只看到自己的优点,无法正视自己的缺点。也许你在某个方面是突出的,但它可能不是就业的决定因素,用人单位看中的是毕业生的专业知识、能力水平、社会适应性、思想品德、个性特征等方面的综合因素,这些才是就业成功的关键。
自卑心理也是大学毕业生求职中一种常见的心理现象。总拿自己的短处与别人的长处去比,缺乏自信心,因而不敢主动地推销自己。自卑感强的学生,由于看不到自己的优势,往往产生消极退缩的行为,因而面对稍加努力即可完成的任务也自叹无能而轻易放弃。
大学生求职时出现心理问题是可以解决的,对于像小莉一类过度自卑的大学毕业生,首先要相信自己,多看自己的长处,即使微不足道也不要忽略。保持乐观心态,多看事物积极的一面,既不要急于求成,也不要回避、坐等。而是要积极地去找工作,失败一两次后不要灰心丧气,“屡聘屡败”不可怕,要坚持“屡败屡聘”,才能找到适合的工作。其次,要经常对自己进行积极的心理暗示,比如说:“别人能干好,我一定也能干好”,“我行,我一定能干好”等。充满自信心,是成功的前奏。
对过度骄傲表现出自负心理的晓辉一类的毕业生,同样首先应当正确地认识自我。大学毕业并不代表自己就是一个完美无缺的人。只有自我认知,才可以避免求职中的盲目性,不把工作目标定位过高,使自己在工作中尽快实现自我价值。其次,了解用人单位的需要。不能过于讲工作条件和物质生活待遇,立足现实的社会需要,抵制功利主义、享乐主义的影响,充分体现发展事业、服务社会、奉献社会的精神面貌,在现实可能的条件下积极就业,在实践中去开拓事业,增长才干。
大学生求职最重要的是保持达观的求职择业心态。在求职择业的过程中,不能一步到位属正常现象,但毕业生不能因此而沮丧。只要保持一种谦虚平和的心态,不急不躁,不图虚荣,能退而求其次,毕业生还是有很多就业机会可以选择。只要能够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地向前走,就能够在工作中积累经验,为以后的重新选择和发展创造有利的条件。
(编辑:牡丹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