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用户名:

码:

验证码: 看不清?换一张

登 录 注 册

首页 >> 职业指导 >> 新京报:共享招聘黑名单?

新京报:共享招聘黑名单?

来源:新京报    作者:王甄言    日期:2018/5/28    

“怎么还有如此不靠谱的求职者!”据《工人日报》报道,近日,负责面试李启铭的HR把他的简历发到了一个由500人组成的广告行业HR微信群里,并在群里通报了他在此次招聘过程中的诸多问题:“面试迟到,行为浮躁,好不容易跟他谈妥了薪资却被‘放了鸽子’……”鉴于这些“劣迹”,群内不少HR发言表示将把他“拉黑”。

共享招聘“黑名单”,顾名思义,就是某家企业或用人单位把其反感的应聘者列入“黑名单”,并在一定范围内发布,“提示”同行或其他用人单位加以注意。对求职者来说,若被列入“黑名单”,没准就意味着在不小的范围内被封杀,意味着处处碰壁却可能不知所以然,想想就悲催。

作为用人单位,借助“黑名单”过滤应聘者,以提升招聘效率,确保招聘到“对的人”,避免遇上那些失信失德者,动机或许没错。问题是,在没有规则约束的前提下,谁能保证这份名单的公正性?

事实上,有企业就把曾经有过维权行为的求职者列入共享“黑名单”,对其变相“惩罚”。就算不是借机报复,也难保不会出现企业人力资源专员出于偏见将人拉黑的情况。之前企业HR招聘暗中搞地域歧视的情况,没少曝光过。

对企业来说,不应偏信共享招聘“黑名单”:一来,每家企业的用人要求不一样,个别求职者的特点在一家公司是缺点,在另外一家或许是优点,别因此错过可用之材;二来,求职者过去是个“刺头”,现在未必是,在法外行身份歧视之事不妥。

而对有关部门而言,有必要对此紧急叫停并尽快立规:就业关乎很多人生存的基础,企业设共享招聘“黑名单”,很可能封死部分求职者的就业大门,将其逼上绝路,还造成“谁维权谁就难就业”的求职困境,加剧劳资关系失衡。还要通过动态监测、常态监督,对涉及歧视、名誉侵权等申诉及时介入查处,避免此举成为报复工具、侵权手段。

(编辑:珊瑚树)

关于我们 | 客户服务 | 服务条款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 设为首页 | 添加收藏 | 友情链接
版权所有:园林网  yuanlin.com 客服邮箱:Service@Yuanlin.com   电话:0571-86438262
战略合作:中国电子商务协会 浙江省花卉协会 浙江省林检站 浙江省林科院
经营许可证编号:浙B2-20100396 中国电子商务协会
广告经营许可证编号:3355666522650 园林绿化专业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