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用户名:

码:

验证码: 看不清?换一张

登 录 注 册

首页 >> 职业指导 >> 本科生求职:能力比专业更重要

本科生求职:能力比专业更重要

来源:中国青年报    作者:宋齐明     日期:2018/6/4    

提高人才培养与劳动力市场需求的适应性,是当前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那么,劳动力市场需求具体包括什么?雇主对应聘者有着怎样的要求?本科毕业生应具备哪些能力素质?明确这些需求信息,是高等教育供给侧改革的基础和前提。

笔者采用网络数据挖掘的方法,抓取了一家大型招聘网站2017年一天24小时之内近1.4万条网络招聘信息,甄选出其中的任职要求文本,进行词频分析和量化编码,从中提取了一系列提及率较高的毕业生特征指标,比如就读专业、工作经验、专门技能、知识背景、人际沟通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外语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写作能力等,试图通过对这些指标的统计分析,呈现劳动力市场对本科毕业生能力素质的需求情况。

业务能力比知识重要

招聘信息中任职要求的主要内容一般为岗位所需的能力素质,尤以专门技能方面的要求为重要内容。笔者通过统计分析发现,71.8%的岗位对毕业生提出了专门技能方面的要求。这些专门技能通常以掌握岗位业务所需的特定技能或胜任有关业务操作的面貌出现。样本中仅有20.3%的岗位提出了知识背景方面的要求,即要求应聘者具有某方面的知识或理论。

可见,相对于知识来说,雇主更为看重的是毕业生的业务能力。总体上,提出专门技能或知识方面要求的岗位占到90.8%,并且描述这些要求的文本是岗位任职要求的主体内容。因此,具备特定的业务技能或知识,是大多数雇主对本科毕业生的基本要求。

统计结果还表明,77.8%的岗位要求毕业生具有一定的工作经验。这一方面是由于工作经验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预测毕业生的工作能力和绩效;另一方面也说明当前我国雇主仍然比较看重应聘者的工作资历,并且忽视对员工的培养。此外,有22.2%的岗位没有对应聘者提出工作经验方面的要求,即接受应届毕业生应聘。在这部分样本中,只有58.3%的岗位提出了专门技能方面的要求,说明此类岗位对专门技能的要求相对较低。

仅六成岗位对专业有要求

相比之下,仅有61.7%的岗位对本科毕业生的就读专业提出了一定的要求,并且其中有7.5%的岗位是将特定的专业作为优先条件,有42.7%的岗位提出的要求是“×××相关专业”,比如“计算机相关专业”。如此来看,大多数雇主对本科毕业生的就读专业并没有非常严格的要求,甚至没有提出要求。部分雇主则是以提出专门技能或知识背景方面要求的方式,来确保应聘者具备胜任岗位的基本资格条件。

从不同职能类别岗位的差异情况来看,“计算机/互联网/通信/电子”“生产/营运/采购/物流”“建筑/房地产”“会计/金融/银行/保险”等类别的岗位在专门技能方面提出要求的比例较为突出,分别达到89.5%、78.8%、76.1%、73.3%,它们对毕业生的就读专业也提出了较多的要求,比例分别为61.1%、62.6%、63.3%、70.0%。

而“咨询/法律/教育/科研”“销售/客服/技术支持”“生物/化学/制药/医理”等类别的岗位对专门技能提出要求的比例相对较低,分别为50.7%、56.8%、65.8%,并且“销售/客服/技术支持”和“咨询/法律/教育/科研”两个类别的岗位对就读专业提出要求的比例也是最低的,比例分别为56.5%、60.5%。上述比例的不同反映了不同类别岗位在专业化方面的差异。

雇主普遍看重通用能力

除专门技能,雇主在招聘信息中还提出了通用性的能力素质方面的要求。提及率较高的有人际沟通能力(59.9%)、团队协作能力(44.6%)、责任心(39.8%)、思维能力(36.9%)、组织协调能力(35.3%)、职业操守(26.5%)、语言表达能力(20.8%)、抗压能力(20.2%)、外语能力(20.1%)、学习能力(19.2%)、独立工作能力(17.0%)等。

统计分析还发现,这些能力素质中,至少提及一项的样本比例达到97.1%,这说明雇主要求毕业生具有的并不仅是岗位业务所需的专门技能,还包括一些通用能力或软能力,对通用能力的要求甚至比专门技能更为普遍。

通用能力的重要性提升问题在国际上已经受到广泛关注,比如国际会计师联合会曾指出,实务界对会计人员需求的能力项目呈增多趋势,尤其是对人际和组织方面的技能以及职业价值观的要求提高,而对会计操作层面的能力需求有所下降。

不同岗位对通用能力的要求不同

研究还发现,即便对于这些通用能力而言,其需求情况也与岗位的职能类别有关。

具体来说,对人际沟通能力提出要求的比例较突出的岗位类别有“人事/行政/高级管理”(70.6%)、“销售/客服/技术支持”(69.3%),这两类岗位较多涉及人际沟通事务;对团队协作能力提出要求的比例较突出的岗位类别有“销售/客服/技术支持”(51.8%)、“计算机/互联网/通信/电子”(51.2%);对责任心提出较多要求的岗位类别有“人事/行政/高级管理”(45.2%)、“会计/金融/银行/保险”(44.9%)、“咨询/法律/教育/科研”(44.4%);对思维能力提出较多要求的是“广告/市场/媒体/艺术”(48.1%)、“会计/金融/银行/保险”(43.8%)和“计算机/互联网/通信/电子”(42.4%);对组织协调能力提出较多要求的是“人事/行政/高级管理”(56.7%)和“建筑/房地产”(49.1%);对学习能力提出较多要求的有“计算机/互联网/通信/电子”(27.2%)、“销售/客服/技术支持”(22.2%);对职业操守提出较多要求的有“会计/金融/银行/保险”(35.8%)、“人事/行政/高级管理”(31.3%);对语言表达能力提出较多要求的有“咨询/法律/教育/科研”(31.6%)、“人事/行政/高级管理”(29.1%)。

总体来看,不同职能类别岗位对通用能力的要求情况也与各类岗位的业务特征有关。

高校应加大实务技能的培养力度

笔者建议,应充分重视各种实务技能的培养。笔者通过对网络招聘信息的数据挖掘发现,劳动力市场对毕业生的能力需求呈现出综合化的倾向,当前雇主的招聘要求并不仅限于就读专业和专门技能等一些传统要求,绝大部分雇主还提出了通用能力方面的要求,比如人际沟通能力、团队协作能力、责任心、思维能力、组织协调能力等。并且,相当比例的雇主并未对毕业生的就读专业作出严格要求。

这意味着,对本科毕业生来说,在求职中更为重要的可能不是就读何种专业,而是掌握何种能力。

受传统和政策倾向的影响,我国本科人才培养的关注点侧重于知识和品格层面,尤其是专业知识的掌握。然而,当前劳动力市场的用人需求格外关注的是毕业生的综合实务技能。这对过于注重专业划分和知识传授的本科人才培养提出了严峻的挑战,通用性的能力素质应成为高校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的重要构成要素。

从国际范围来看,20世纪末以来,为回应劳动力市场对通用能力需求的提高,核心能力、关键技能、可迁移能力等概念逐渐成为高等教育改革的主流话语。对于本科生来说,在练就专业能力的同时,还需注意使自身的能力素质获得综合发展,尤其是前面提到的一些核心能力。

对通用能力的培养也需提高针对性。在总体要求综合化之下,不同职能类别岗位的能力素质要求存在显著差异。不同类别岗位的要求的差异,不仅体现在专门技能方面,在通用能力方面的差异也非常明显。不同岗位对通用能力的要求,同样与岗位的工作内容和功能有关。

其实,所谓能力的通用性和专用性是相对而言,通用能力因权重不同而成为专用性人力资本。在人才培养中,不同类别专业对不同通用能力的重视程度也应有一定的侧重。比如,相比其他专业类别,计算机类专业应给予团队协作能力、学习能力等的培养以较多的关注,会计、金融、经济等类专业应给予思维能力、职业操守等以较多的关注,管理、人力资源等类专业应给予人际沟通能力、组织协调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以较多的关注。本科生也需根据自身的职业生涯规划,通过与职业预期有关的实习或实践等方式,有意识地锻炼和开发相应的通用能力。

加强高等教育与劳动力市场需求之间的关联

在供给侧改革理念下,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改革包含两个基本层面:一是高等教育作为劳动力供给端的改革;二是高校作为个体教育需求供给方的改革。两者的交会之处在于高校应确保毕业生具备充分的满足用人部门需求的能力和特征,换言之,高校要为学生未来的就业提供充分的准备。

人才培养改革有赖于更充分地把握劳动力市场需求信息。加强高等教育与劳动力市场需求之间的关联,是20世纪末以来世界各国高等教育改革的重要趋势。使毕业生能够适应劳动力市场需求,虽然并不足以成为高等教育的全部任务,但应当成为当前我国高校人才培养改革所面对的重要议题。

随着劳动力市场变革加剧,劳动力市场需求本身也在发生迅速变化,甚至变得越发难以预测。这种情况下,强化对劳动力市场需求的研究变得格外重要。限于研究条件和能力,笔者未能进行更加充分的信息搜集和数据挖掘。笔者建议,围绕我国劳动力市场需求开展更为丰富和细致的研究,有助于为毕业生就业问题的解决和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改革,提供更充分和可靠的依据。
 

(编辑:珊瑚树)

关于我们 | 客户服务 | 服务条款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 设为首页 | 添加收藏 | 友情链接
版权所有:园林网  yuanlin.com 客服邮箱:Service@Yuanlin.com   电话:0571-86438262
战略合作:中国电子商务协会 浙江省花卉协会 浙江省林检站 浙江省林科院
经营许可证编号:浙B2-20100396 中国电子商务协会
广告经营许可证编号:3355666522650 园林绿化专业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