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用户名:

码:

验证码: 看不清?换一张

登 录 注 册

首页 >> 职业指导 >> 上海这么好,为何北大清华毕业生还不愿去?

上海这么好,为何北大清华毕业生还不愿去?

来源:中国纸业网    日期:2018-8-17    

01

 

最近上海一则新闻引起了热议——北大清华的本科毕业生可以直接落户上海。有人质疑:对非北清毕业的学生,这是赤裸裸的学历歧视;还有人表示:该政策只是试点,不宜过度解读。

 

采用什么样的人才吸引政策,是上海的自由。但让人好奇的是,怎么上海也加入了“抢人”大战?难道上海本身还不够吸引人吗?论硬件,上海丝毫不输香港东京,甚至伦敦纽约在很多方面还比不了上海的繁华、新潮和便利。论软件,上海的各项服务和配套,包括商业、教育、医疗、交通、绿化在中国也是数一数二的。论产业和就业,上海国企和外企林立,金融、集成电路,制药,汽车和航空器制造领先全国,中高端就业机会大把大把。

 

在上海住过9年,我对上海怀有深厚的感情,不逊于对杭州和北京—— 我住过的地方我都喜欢对于一个吃货,美食很重要。像小笼包生煎红烧肉鳝糊等上海本地美食就不必说了,就是四川菜云南菜日餐意大利餐法餐,上海也比其他中国城市更地道并且选择广泛。各种时髦的咖啡馆小吃店便利店,多到让人患选择障碍。分布在城市各个角落的的小街小巷、城市绿地幽雅惬意,适合散步,非常宜居。

 

上海因为靠近出海口,空气流通性好,夏天没有杭州这么闷热,空气质量也比北京和杭州好。我和家人时不时会去上海吃吃逛逛,看个展会个友,算是对生活的有益补充,捎带提升一下自己的时尚指数。

 

02

 

我这么想不代表人家也这么想。这几年,北大和清华的毕业生,好像没这么爱去上海定居。《2017年北京大学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显示,去年北大所有签订三方就业协议的毕业生(包括本硕博)中,选择去上海工作的毕业生仅占2.77%,共67人。而北大留在北京的毕业生超过1000人,占比超过4成。这也就罢了,毕竟人家是在北京念书,同学资源也在本地。真正让上海难堪的是,去杭州和广州就业的北大毕业生也比上海多,超过百人;甚至连地处西南内地的成都也吸引79名北大毕业生。

 

那么,清华毕业生对于城市的选择是个什么情况呢? 《清华大学2017年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显示,仅4.1%的本科毕业生选择奔赴上海,而相比而言,广东占35.4%,浙江占近8%。相比本科生,清华的研究生和博士生更愿意去上海发展,分别有13.1%的硕士、9.7%的博士到上海就业。但广东仍能与其抗衡,去年有18.2%的清华硕士与8.7%的博士前往广东。北京就不必提了,留京的清华硕士和博士各占据半壁江山。

 

在2019年QS世界大学排名里,清华和北大的名次都有不小的上升,清华跃升到第17位,紧随耶鲁和哥伦比亚大学,北大则占据第30位,排名超过了KCL(伦敦国王学院)和UCLA(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等名校。

 

在中国高等教育界两大巅峰的毕业生,居然不是争着选择上海作为自己的发展地,让傲娇的上海多少有点尴尬。

 

03

 

有人说,上海不够包容和开放,有点看不起外地人。嗯,或许以前有。比如我小时候的儿歌“乡下人,到上海,乡下人到上海,上海闲话讲弗来,密西密西炒咸菜。

 

在外地的大学和公司里,就上海人会聚在一起讲上海话,用语言把自己和其他同学/同事区隔开来,这多少给人一种不爽的感觉,觉得上海人喜欢搞清高的小团体而不是开放和融入。只是,现在上海的居民,10个里面到有7个是外地人或者说是新上海人,上海人,早就搞不起小团体了。

 

还有人说,上海人有点精明,有点算计,不太容易打交道。甚至于四川的保姆都不愿意去上海打工,说上海人太精,还是北京人大气,好说话。但是,如果和上海人再多打点交道,会发现,上海人是那种事前明算账的人,只要说好条件,事中一定让人很放心,事后也会完美交付,相当靠谱。相反,一些北京人的大大咧咧反而会让人抓狂——事先什么都没问题,一口答应,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其实,以上这些都不是关键。关键是,在这一轮信息产业浪潮里,上海太不给力了,明显落后于北京、深圳和杭州。如今,中国的互联网信息技术服务业高度集中在四个一线城市+杭州。

 

2017年全国互联网企业的所在地分布:

 

北京最多:百度、今日头条、搜狐、新浪、美团点评、京东、360……

 

阿里巴巴:杭州

 

网易:广州(实际上总部已经是杭州)

 

腾讯:深圳

 

携程:上海

 

互联网企业主要研发中心的分布:

 

百度:北京、上海、深圳

 

阿里巴巴:北京、上海、杭州、深圳

 

腾讯:北京、武汉、深圳、广州

 

可以看出,携程就是上海最大的互联网公司了。正因为缺了华为、阿里这样信息产业巨头,在城市对相关专业毕业生的吸引力上,上海败给了北深杭。

 

事实上,雇用清北学子最多的企业就是华为,2017年共204位清北学子去华为工作,其余录取清北学子人数最多的私企分别是是腾讯、网易(杭州)、广州博冠信息科技(网易游戏)、阿里巴巴。

 

04

 

上海的互联网新经济偏弱的背后,是上海这座城市的氛围在作怪—— 偏小资,偏精致。上海是一座高度现代化的城市,已经成熟到并不适合冒险。创业的本质是为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但上海的本地生活服务是最成熟的,每走100米你就可以找到一家便利店。

 

城市的氛围也影响到上海居民的气质,偏优雅,偏安逸。上海人缺乏点当老板的野心,更需要安全感,喜欢打一份安稳的工,而不是开拓和激进。上海有点像欧洲的老城市,比如巴黎,更适合坐在梧桐树荫下喝点咖啡,看看画展,而不是招呼几个人挽起袖子不管不顾地创业,在办公室苦逼地加班到半夜。

 

上海还很像香港,有点贵族遗老的清高和自持,不愿意进一步进化。所以,香港才成了互联网沙漠。而对于创新和创业,精致和安全感只能成为一种阻力。上海比北京精致,比杭州有序,优雅有余,野性不足。

 

像北京的多元、粗粝和理想主义,像杭州的大胆和野蛮生长(指事业上),表面看起来乱糟糟,才会鼓励人们think out of the box ——打破陈规,跳出框架进行思考和行动。北派的创业者,大多看起来很疯狂,除了产品本身之外,他们更多谈理想、谈情怀、谈上市。这种乐观的创业精神带动了VC的投资热潮。但在精明务实的海派眼中,这种狂野是不正常、不理性的。

 

触宝科技CEO王佳梁说:“在北京招人,谈创业理想与情怀很容易打动对方。但在上海,很难靠这些去打动人才,对方最关心的是薪资问题,最后可能还会来句家长不同意。”饿了么资深副总裁罗宇龙也有类似的经历,他们在面试时接触过一些能力很强的上海应聘者,但最后都选择去国企或政府部门,而不愿意冒险到创业公司,“相对北京而言,上海创业人才比较少,打工文化比较强,不愿意到创业公司。”

 

所以,上海聚集了众多知名大国企和大外企,却缺少民企、创业企业和高科技企业,也很少生长著名的新品牌和专利。而在专利数量方面,北京专利数仅次于广东,但每万人拥有的有效专利数则高居全国第一,接近上海的2倍。

 

上海之所以错过这一波信息产业发展,之所以吸引不来太多的北清毕业生,不是偶然的,而是它的气质和底色在起作用。

 

05

 

有资料表明,一个地区要为创新创业提供良好的环境,就是要建设科技中心(technologyhub)。而创建一个科技中心只需两种人同时存在:富人和书呆子(rich people andnerds)。富人主要是指创业投资者;书呆子是指受到良好教育的年轻人。在美国,只有同时具有富人和书呆子的地方才成为创业的中心,如硅谷、波士顿、西雅图、奥斯汀等。相反,在迈阿密,尽管富人很多,但没有多少书呆子;在匹兹堡,有大量的书呆子,但没有多少富人。所以,这两个城市都没有培育出多少初创公司。

 

根据这条理论,你会发现,上海不缺富人,但富人却没有北京多,而且富人中也缺少创业投资者和风险投资者;同时,上海高昂的生活成本导致一般的书呆子很难生存下去,这样的结果就是:大量的书呆子更愿意到附近的江浙去创业。

 

但是上海还是想要发展高科技啊,包括新一代信息技术、智能制造装备、生物医药与高端医疗。2018年上海政府工作报告里,明确提出今后要加快培育此类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

 

那么,上海靠什么来吸引清北大学生?它出了个简单粗暴的答案:直接落户。在人才政策背后,是上海的定位——在IT方面,它不想落后于北京、深圳和杭州,它想变得和它们一样,甚至超过它们。

 

这就抛出了另一个问题:我们的一线和准一线城市,一定要有一样的定位吗?一定要在经济和技术上你追我赶,竞争不止吗?一个大国之所以多姿多彩,正因为有着不同定位的的个性化城市,这才形成了多元化。

 

在中国,难道把深圳定义成为硅谷还不够吗?(还有个说法杭州将成为未来硅谷,其实北京中关村也挺像硅谷的),为什么非得把上海也变成硅谷呢?这就像把杭州也变成北京或上海。

 

拿GDP来衡量一个城市,来考评一个城市的领导层和业绩,其结果只能造成同质化和竞争白热化:什么产业热就搞什么产业,一拥而上,然后资源极大浪费,市民极度焦虑,地价房价飞涨,教育和医疗资源紧缺,幸福感缺失,城市也丧失了自己的气质和特色。

 

纽约和巴黎没有产生硅谷,这没什么可惜的。对于上海来说,亦是如此。上海也没必要一定要吸引北清的学生,上海自己也有很好的学校:复旦、上海交大、同济、华东师范、华东理工……先别忙着抢人,把自己地盘的大学生稳住也不错。

 

上海能成为中国的巴黎,中国的纽约,挺好的,不必非得也成为硅谷。当然,这种定位,在中国,必须先改变唯GDP的考核标准。否则,30年后,你在中国的某个大城市醒来,你会迷惘,这到底是北京,上海,深圳,杭州,还是广州?因为,它们都变成了一样。

(编辑:珊瑚树)

关于我们 | 客户服务 | 服务条款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 设为首页 | 添加收藏 | 友情链接
版权所有:园林网  yuanlin.com 客服邮箱:Service@Yuanlin.com   电话:0571-86438262
战略合作:中国电子商务协会 浙江省花卉协会 浙江省林检站 浙江省林科院
经营许可证编号:浙B2-20100396 中国电子商务协会
广告经营许可证编号:3301002010650 园林绿化专业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