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人的“秒辞”应是基于自己的职业规划,找准了自己职业定位和未来发展方向后的理性行为。
去年7月起,第一批“95后”本科毕业生踏入职场。都说年轻人爱跳槽,没想到这么能跳。《劳动报》记者发现,近期就有多个研究报告同时显示出95后职场人的高离职率。今年6月发布的《2018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也显示,2017届大学毕业生毕业半年内的离职率,高达33%。
诚如媒体报道,在“任性”95后的眼中:稳定、前途早已经不是他们选择工作的首要因素,兴趣爱好才是重中之重。不管是生活,还是工作,他们都不愿意将就。一如《2017-2018年度中基层求职者行为特征研究》显示,“兴趣爱好”成为95后求职考虑的主要因素之一。可见,95后这些年轻人,有着他们独有的时代个性。
年轻人的“秒辞”至少能够说明两点问题,一则面对着时代飞快的变革,他们有着足够的勇气和底气,而其背后的信心就是良好的教育背景,以及与时俱进的学习能力;二则从社会大环境来看,包容性发展为各类人才出彩提供着平台。于这些年轻人而言,工作环境不好、工作不顺心、职场人际关系复杂,甚至就想歇歇等,就可以成为他们“秒辞”理由。
但同时,“秒辞”也应辩证来看。比如,理性的“秒辞”的自然值得倡导,至少明白自身需要什么、能够干什么、为了什么等这些问题,且都应有成熟的回答才行。否则,一言不合,比如工作上出现问题,或者和领导有了矛盾,或者觉得自己职业倦怠了就“秒辞”,就是一种非理性辞职,不值得倡导。毕竟,无论从事何种行业非理性辞职,都不利于自身发展。
同样,对于用人单位也应该正确认识年轻人的“秒辞”现象。比如,为这些年轻人是否提供了舒心的工作环境,倘若招聘时应允挺好,但到工作时却是另一番模样,“秒辞”只会让人才流失,这就是用人单位的问题。还如,对年轻人“秒辞”现象,也应该多些善意的引导,以规避这些年轻人不理性下的“秒辞”,这也是人性化用工的彰显。
再者,家长也应该对年轻人“秒辞”给予谅解。毕竟,一方面,因为时代使然,这些95后很有自己的个性,家长即便看不惯,也不应“敌对”,可以静下心来听听他们的真实想法,并尊重他们的意见。另一方面,也应该认识到,孩子大了也应该给他们自由,让他们在必要的“试错”中,逐渐成长起来,以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
诚如媒体所言,如今是“自我选择”的时代,国企还是私企,创业还是打工,年轻人自己说了算,干不爽了想跳槽很正常。不过,笔者以为,“秒辞”应是基于自己的职业规划,找准了自己职业定位和未来发展方向后的理性行为。而靠“秒辞”逃避困难,甚至一山望着一山高却自不量力,并不是理智之举,更有可能荒废了大好的青春芳华。
(编辑:牡丹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