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公益岗位的大学生来了不到半天,就不辞而别了。”昨日,记者在青岛四方水清沟街道采访,社区工作人员对大学生公益岗接连“空岗”感到很郁闷。据介绍,我市高校毕业生公益性岗位上周开始陆续上岗。相关部门在街道、社区设置社区公益性岗位,原本是想让应届大学生在此积累工作经验,可许多大学生却不“买账”。有的社区本周一刚上岗的大学生,在不到4天里,就有四分之一的大学生不辞而别。同时,为促进大学生就业而设立的大学生见习基地,“空岗”率接近三分之二。
备下公益岗大学生不来报到
“岗位都给他们准备好了,一些大学生却没来报到。”水清沟街道办事处宣传科刘科长告诉记者,四方区的大学生公益岗是本月13日启动,学生们应在本周一正式到街道社区报到上岗。根据区劳动部门安排,他们街道要分配来28名公益岗位的大学生。为此,工作人员提前半个多月在各社区间奔波,为这些大学生准备公益性岗位,以便大学生一来就能安排到相应的岗位。让工作人员始料未及的是,周一报到当天只来了24人,有4名大学生没来报到,连招呼也没打。根据预先安排,24名大学生被分配到街道、社区,配合工作人员做些计算机录入、下发通知、计生登记等工作。“刚过了四天,24名大学生只剩下21人。”刘科长说,通过了解,没来的大学生多数是因为社区安排的公益岗不合他们“口味”。
数千见习岗上岗率不到三成
记者采访中还发现,除大学生公益岗外,我市相关部门成立了大学
生见习基地,让未就业的大学生积累工作经验。而市北、四方等区市上百见习基地提供的数千岗位,上岗率还不到三成。“该做的工作我们都做了,甚至连社区楼院我们都发出了通知,可仍有近900个岗位空着。”四方区人才交流中心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该区的大学生见习基地目前已经建立37家,可提供医疗、教育、机械、化工等十几个行业的1000多个岗位。应届大学毕业生可到合适岗位实习,以此积累工作经验,便于日后应聘。市北区的见习基地也有30家,有岗位890多个。但这些岗位的上岗率很低,四方区只有260多个岗位有大学生上岗,市北区也不过300多人。记者从市人事局获悉,到今年6月底,本市7万余高校毕业生就业率为61.6% ,大大低于往年同期。
工作“环境差”大学生不辞而别
“来公益岗报到的大学生只待了一上午就再不来了。”清水社区负责人告诉记者,一名女大学生被分到他们社区,周一她到街道领人。这名大学生跟她一进社区办公室门就愣在那里了。“你们的办公条件就这个样?”大学生指着略显破旧的办公桌,皱着眉头问到。当天中午,这名大学生说要回家吃饭,到了下午就再没回来。第二天见这名大学生仍然没来上班,社区工作人员就打电话询问。这名大学生开始搪塞说找到工作了,后来支吾表示公益岗的工作环境与自己预想的相差太远,她决定不去了。记者采访其他街道社区,都不同程度出现公益岗大学生不辞而别的现象。“我们专门给大学生腾出的办公桌现在一直空着。”清水社区负责人苦笑着说。
想“一步到位”不愿从基层做起
“许多大学生就业都想一步到位,不愿从基层做起。”四方区人才交流中心黄女士说,来中心咨询见习岗位的大学生不少,但得知都是从基层干起就都摇摇头走了。黄女士告诉记者,见习基地中的一家饭店很想从见习岗大学生中选拔优秀人才作为店长、经理的人员储备,但饭店都有不成文的规定,所有员工都要从最基础的服务员做起。一些大学生听说半年的见习工作就是端盘子端碗,立刻打消应聘念头。“一些大学生有点好高骛远,一门心思就想做白领,不肯吃苦。”黄女士说。
上岗大学生一 工作不分贵贱
在南丰社区公益岗工作的王银虎熟练地敲打着键盘,创城期间社区里的志愿者资料就是在他的手指间迅速录入电脑。23岁的王银虎告诉记者,他今年从临沂师范大学毕业,是生物技术本科生,听说有大学生社区公益岗,他积极报名应聘。经过考试,他顺利过关,在家附近的南丰社区上岗。“挺好的,我在这里感觉还算适应。”王银虎说,虽然社区略显琐碎的工作与他所学专业格格不入,但在这里能学到学校里学不到的社会工作经验。“大学生容易眼高手低,我得时刻提醒自己。”务实的王银虎表示,他打算在这里多积累工作经验,并兼顾找工作。王银虎说,现在就业压力大,他会很“务实”地对待今后的应聘道路。
上岗大学生二 有工作就先干着
在四方园林公司见习岗上班的王海涛是山东农业大学园林工程系毕业的本科生,他跟随园林喷药车沿路给行道树喷洒灭虫药,俨然是一名技术熟练的“老手”。王海涛告诉记者,在还没找到合适工作前,他对目前这个工作很满意。
王海涛说,虽
然喷药工作非常基层,但总算是和园林专业有些联系。对王海涛来说眼前最大的希望是,如果工作优秀,园林公司有可能会在半年合同期满时“转正”。
离岗大学生 让亲戚朋友知道太没面子
“怎么说我也是个本科大学生,一个月工资才800元,都不好意思跟人说。”记者辗转联系到在公益岗干了一天就主动“下岗”的李力(化名)。李力现在待在家里复习功课,准备以后有机会考公务员。从一家管理学院毕业的李力告诉记者,在他印象中,社区工作就是坐在办公室处理一下文件或下发个通知什么的。可到了社区才发现,除工作环境没有他想象的好,平时的工作都是和大爷大妈打交道。“这些事情太婆婆妈妈了,让亲戚朋友知道太没面子。”李力征得父母同意后主动“下岗”,回家发奋复习功课,有合适工作就去应聘,遇到公务员考试时就去应试。
找不到工作抹不开面子
记者先后走访3个社区,采访正在公益岗位上工作的5名大学生,没想到其中的4人明确提出不想上报纸,以“性格内向”“家长不让”等理由谢绝采访。“怎么,还要拍照?哎呀,你能不能去采访别人。”一名女大学生说,在记者再三追问下,她支支吾吾地说:“我妈说这种事还是别太张扬。”
“这些孩子可能感觉大学生找不到工作,有点抹不开面子。”水清沟街道刘科长告诉记者,可能觉着公益岗是为找不到工作的大学生特别安置的,不少在公益岗位工作的大学生都很“内向”,不像这个年龄段的年轻人那么开朗。“在公益岗工作的大学生并不是不优秀,只是因为许多原因没找到合适工作。”刘科长说:“他们只是在这里积累工作经验,为今后的应聘打基础,不该有自卑心理。”
我们很欢迎大学生“上岗”
“我们非常欢迎社区里能有大学生工作。”四方南丰社区分配了两名大学生,大学生熟练地用电脑录入社区志愿者资料,社区陈书记在旁边乐得合不拢嘴。陈书记告诉记者,他们社区里原本有3名工作人员,电脑熟练程度都一般,特别是汉字输入、制作表格更是感觉比较费劲。“这些大学生文化素质高,一来就帮了不少忙。”陈书记说,社区工作其实很锻炼人,大到组织社区纳凉晚会,小到挨个楼道发通知,都需要大学生“跑腿”。在这期间,大学生既能获得组织协调能力,也能锻炼与人交往的沟通能力。陈书记感到大学生上岗后的这几天,社区里的办事效率提高不少。
新闻
背景
本月上旬,我市劳动部门为解决大学生就业难,为高校毕业生提供了一千多个公益性岗位,没找到工作的本市户籍大学生可到所在街道、社区,从事社区公共管理,劳动、计生、民政、城管等公益性岗位。街道、社区与其签订1年的劳动合同,每人每月给予800元的岗位补贴,还可享受社保、商业综合保险补贴等待遇。
今年初,我市劳动、人事、共青团等部门设立青年就业创业见习基地,联系企业提供临时性过渡岗位,为应届毕业生提供见习岗位。大学毕业生在见习基地工作每月可拿到760元的见习补贴,见习补贴由企业和政府分摊,企业还给见习生投商业保险。见习生的见习期为6个月,让大学生积累工作经验。
(编辑:夏腊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