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初选择“冷门专业”的学子们有着各自不同的理由,有的出于爱好,有的则是为了升学的无奈之举。但是不管怎样,经过了大学生涯,他们都终将面对就业的现实问题。而在诸多专家看来,打开就业之门的钥匙掌握在这些学子们自己的手中。
冷门专业就业率更高
北京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 任占忠主任
冷门专业招生人数很少,在实际就业当中,和大专业相比较,从比例上说也不见得有多大的差别,甚至比法律、金融这样的热门专业就业率还高。冷门专业的学生如果打算找对口的单位,通过招聘会这种手段效果不会很好,因为面窄,参加双选会就像大海捞针。在校期间就应该关注和所学专业相对应的单位及招聘情况,主动联系这些单位,争取去实习,积累一些实践经验,并通过做具体的事情来了解这个行业的情况。如果临近毕业才找单位,就显得很仓促。
冷门专业毕业生的就业难度主要因为就业面窄,要找专业完全对口的用人单位比较有局限性,像宗教、人口、考古专业的毕业生从知识结构角度讲,再转行从事别的工作有一定难度。如果不准备从事与专业相关的工作,要根据社会工作、工作经验、性格特点尽早给自己职业定位,早做准备。文科相比理科更容易转专业,可以做行政、管理、文秘类工作。综合能力更强一些的学生,如性格外向、形象好、文字能力比较强、计算机水平高等等,对转行来说更容易一些。
学生在刚接触一个新专业的时候一定要想清楚是否真的喜欢,应当全面了解这个专业及从业方向。从大二开始学生就应该考虑今后要从事与专业相关的工作,在校期间可以充分做好就业准备,包括知识结构的准备和经验方面的准备。
北京宏威管理咨询有限公司总经理兼首席咨询师 郭策
“冷”与“热”没有绝对
不知道从何时起,许多人开始对大学里各种各样的专业予以诸如冷门、热门之类的划分,而人们划分冷热的直接标准就是每个专业的就业前景。“学校要上名牌,专业要挑热门”,这是当年考大学的坚定“信条”。就是因为这一信条,却让不少应届大学毕业生在找工作时奔波于职场,吃足了苦头。
一般所说的热门专业,是一些在前几年热过一阵子,由于许多学校一窝蜂而上造成供大于求的专业,如法律、计算机、金融、行政管理、工商管理、财政学、经济学、新闻、会计、旅游等专业。一般所说的冷门专业,是指在人们传统观念上认为的,社会上的需求相对较小,就业比较困难的专业,如哲学、历史、地质、海洋、气象、农业、林业、勘探等专业。然而,热冷门专业常常是十年河东十年河西,一些昔日的热门专业,在就业市场上却成了少人问津的“大冷门”。而不少报考时的冷门专业毕业生目前在就业市场上反而十分抢手。地质学专业的学生几乎都找到了工作,港口航道与工程、海洋地质等专业的毕业生就业情况也不错。小语种像韩语、日语专业的学生,都不够用人单位抢的。化工、材料、土木工程、机械、自动化专业的毕业生就业形势也都不错。
“冷专业”求职要更主动
积极寻找就业机会。应该承认,冷门专业在激烈的择业竞争中存在着许多“先天不足”,冷门专业的毕业生总体上讲要比热门专业毕业生困难许多。然而,正因为难,所以这些专业的许多同学思想上要格外重视,变压力为动力,及早动手准备,变被动为主动,就业就会变得容易了。
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虽然目前各高校普遍存在着“热门专业”和“冷门专业”之分,但专业并不是大学生就业难的主要障碍。现在很多单位招聘时都没有专业限制,在各单位招聘中,在考核专业知识的同时,更看中的是综合素质。提高心理素质、动手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才能在人才市场中提高竞争力和吸引力。
拓宽就业渠道。面对不断变化的新形势、新知识,要有新理念、新思路,以创新的观念,突破传统就业观念的束缚,进一步拓宽就业渠道,自觉树立自主创业的思想观念,努力实现多渠道、多形式的科学择业。比如在很多基层单位,冷门专业的毕业生普遍受到欢迎。
专业职场顾问 张立波
冷专业更容易成才
应该承认,在就业市场上,冷门学校和冷门专业的毕业生在就业时一定程度上受到冷落。不过,任何事物都要辩证地去看待,冷门虽冷但不是绝路。要看到,热门也意味着竞争激烈,而冷门专业相对没有那么多优秀的人才来扎堆儿。如果可以塌实地从事暂时冷门方向的工作,用不了几年可能就会成为该领域的资深人士甚至是权威。
应该看到现在很多行业和企业越来越看中的是人才的综合素质,对专业不再一味地要求“门当户对”。一旦企业看中你的素质和潜力,则可以先对刚毕业的学生进行岗前培训,使其能很快适应新的岗位。对学生而言,职业与专业的关系变得越来越模糊,就业不会完全受制于专业,冷门专业也有广泛的就业前途。
下面是对冷门学校和冷门专业学生就业的一些具体建议。
求职时先给自己降降温。求职过程中,对自己要有准确的自我定位,职业选择面不要狭窄,“冷门人才”切忌头脑发热跟着“热门人才”一起往热门行业、热门企业里钻。既然你的冷门专业使得你难以被热门单位青睐,那就理性地思考,有意识地避“热”就“冷”寻找那些被众多求职者所冷落的“冷门单位”去应聘,反而比较容易地取得就业岗位。有些小单位是很有潜力和发展前景的。即使真的进了一家不理想的单位,先努力锻炼几年,积累一段工作经验,工作几年专业就被淡化了,有了工作经验资本以后还有机会跳槽到热门企业。
求学深造做专家。冷门人才不一定都到企业谋职,既然冷门专业不好找工作,那就不妨一鼓作气读到博士,毕业后到高校教书或者做学者、去科研单位搞科研,成为专业领域里的专家。
辅修其他专业。根据人才市场的反馈情况,找到自己的不足,辅修一些专业。一些大学开设的辅修专业课程,对学生应聘是很有帮助的。所以,准备跨专业求职的学生,有必要尽早作好自己的职业规划,早做准备在专业课以外选修或辅修相关课程。
求职时扬长避短。在求职中既然专业优势不大,那就扬长避短,突出你的某些专长,在与企业的面试人员接触时沟通表达等能力尤为重要。众多事实表明:如果用人单位对你的某个方面的能力有了肯定,那他很可能会对你的其他方面做出中肯的评价,认为你的潜质不错,是个可塑之才,这会给你带来成功的机遇。
记者手记
适合自己的就是最“热”的
随着时代的发展,每年都有一些“热门专业”涌现,但不是每个热门都适合于所有的考生。有些热门专业,毕业生虽然在社会上很抢手,但如果对它缺乏浓厚的兴趣和爱好,或性格、气质、身体等因素不适合,就不必去强求。如果专业冷,但学生喜欢,也不失为一种好的选择。冷门专业一般专业性强,学的知识专且深,学的人少,竞争也相对不那么激烈,如果学好了更容易在这一领域有所作为。专业其实没有好坏之分,用人单位现在更看重的是学生的综合素质,比如说实际动手能力、表达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毕业生的社会实践经验也很重要,无论学什么专业,毕业生的综合素质高,就会成为用人单位的优选对象。
几年前,金融、法律等专业的毕业生是相当抢手的,可现在却成了就业时的困难户,而前些年颇受冷落的机械、园林等专业,如今却是热门专业。选择专业的出发点不是根据专业的冷热程度,一味的求新求热不是办法,而是学生的兴趣,真正清楚自己的长处所在、兴趣所在,将来自己究竟适合从事研究型工作还是应用型工作,自己究竟是动手能力强,还是思维分析能力强。了解自身实际情况后,要对自己今后的发展有个大致的规划。看一个专业的冷与热,不如审视自己对某一专业适合与否。如果对某一个专业,你有兴趣,且能胜任,那就应该选择它。因为再冷的专业,也照样会有佼佼者。
(编辑:菩提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