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人才市场反馈来的信息可以看出,主要有八类毕业生在求职中容易遭遇不利,难以找到工作,不受用人单位的欢迎。
一、缺乏主见求职目标不明确。
对单位的选择、职业的适应性、企业文化的了解以及求职于该单位的目的动机等知之较少或不知不晓,没有明确合理的求职目标,这种类型的毕业生往往会被视为没有能力、缺乏主见而不受用人单位的欢迎。
二、学无所成。
这类学生是大学生产的“次品”或“不合格品”,求学阶段不思进取,惰性十足,只知道享受,对学习和社团活动均无兴趣,几年大学生活完全虚度过去,毕业时两手空空,一无所获。他们低劣的学业成绩和不高的素质及懒惰的作风,怎会引起用人单位的兴趣?
三、高分低能。
这类学生在校期间往往以获得高分为主要的学习目的,而对各种综合素质和能力的培养和锻炼却不重视,大学四年考分很高成绩很好但能力不强,很难适应用人单位对求职者综合素质的要求。
四、缺乏个性。
此类学生的信条是:60分万岁,多一分浪费。只要能毕业拿到毕业证就行了,没有 上进心和进取精神,没有创造活力和创新激情,没有特别的过人之处,自然没有什么好的发展前途。用人单位是看不上这类学生的,
五、体弱多病。
这类学生“弱不禁风”,疾病频繁,是名副其实的“药罐子”,不知加强锻炼和健康保护。须知“身体是革命的本钱”,没有健康的体魄怎能胜任今后的工作和生活?用人单位一般也跟看重这一点。
六、不合群。
这类学生恃才自负,孤芳自赏,独来独往,不善于与他人交流合作,是大学生中少有的“独行侠”,拒绝融入集体,拒绝参加各类活动,人际关系极差,走上工作岗位后,也难有团队协作精神,自然不受用人单位的欢迎。
七、行为被动不善思索。
这类学生只能从事别人安排的工作,也就是说打打杂还可以,缺乏主动性和起码的独立思考的能力,更不用说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了,用人单位是不会对这类毕业生感兴趣的。
八、以自我为中心。
这类学生刚愎自用,我行我素,听不进别人的正确意见和建议,目空一切,惟我独尊,“老子天下第一”。一旦进入职业领域,协调性,合作性就会很差,是用人单位最为反感的。
(编辑:夏腊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