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用户名:

码:

验证码: 看不清?换一张

登 录 注 册

首页 >> 职业指导 >> 大学毕业生职场“闪离”是与非

大学毕业生职场“闪离”是与非

来源:东北网    日期:2009/10/15    

2009届大学毕业生已经离校3个多月了,部分参加工作的学生渐渐产生了倦怠情绪,对工作满意度不高,不愿意上班,有的甚至挥袖而去,成为“闪离”一族。那么表面看起来潇洒的“闪离”,真的让这些大学生感到潇洒吗?

近日,记者碰到了刚刚辞去销售员工作的齐大2009届毕业生李冬,目前,他正在竞聘一份文秘工作。他说:“我觉得自己能够胜任这个职位,我是学中文的,在大学时,就做过文秘。其实,我做销售员只是权宜之计,销售员没什么好学的。”记者在求职网站上浏览了一下求职简历,发现许多求职者都是有过工作经历的应届大学生。一家公司的人力资源部经理说:“有工作经验是好事,但这也反映出他们对用人单位缺乏忠诚,总想一上班就拿高薪。再说了刚刚毕业没多久,频换单位,工作经验又从何谈起。”

其实,李冬的这次“闪离”是有原因的,他说:“当初找工作时,并没精打细算,只是想先就业、再择业,后来才发现自己实在是不适合做销售员,还是找一份与专业相符的工作更合适。”李冬的辞职遭到了妈妈的反对。妈妈说:“让冬冬做销售员是想培养他吃苦耐劳的精神,虽然看他每天都很辛苦,我也心疼,但还是希望他能够多坚持几日,直到有更好的工作为止。可谁知他竟然没与家人商量就提前辞职了。”李冬面对妈妈的指责,低着头据理力争:“累一点也没什么,最主要的是工作既枯燥又没面子。在送货时,我经常碰见同学,场面总是很尴尬。并且整天把东西送来送去,实在没什么好学的。”

不仅像李冬这样的应届毕业生会“闪离”,在社会人群中,这样的个案也不在少数。我市的国家级心理咨询师吕营说:“这种现象通常是阶段性的,大学生‘闪离’通常不是想从‘闪离’中收获快感,而是由于某种原因不得不结束一段稳定的时光。这时,他们最期待的是再次稳定下来。一般情况下,大学生‘闪’过几次后,便能够给自己合理定位。如果谁持续地‘闪’下去,恐怕就应该接受心理治疗了。”

齐大体育学院张良祥老师经常与毕业生谈心,他认为,毕业生每次“闪离”后,经常陷入困惑的“泥潭”,用人单位对于大学毕业生“闪”来“闪”去也很反感。可是,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毕业生大多很少“真刀真枪”地拼杀职场,而求职过程又非常复杂,充满不明确因素,单凭老师介绍经验和学生在大学的社会实践那是远远不够的,所以,学生通过“闪离”做出更合适的选择未尝不可。但“闪离”前,学生一定要做好新、旧工作的对比,不要把“闪离”当成时尚。同时,不应多次重复相类似工作,那样会浪费时间和精力。
 

(编辑:夏腊梅)

关于我们 | 客户服务 | 服务条款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 设为首页 | 添加收藏 | 友情链接
版权所有:园林网  yuanlin.com 客服邮箱:Service@Yuanlin.com   电话:0571-86438262
战略合作:中国电子商务协会 浙江省花卉协会 浙江省林检站 浙江省林科院
经营许可证编号:浙B2-20100396 中国电子商务协会
广告经营许可证编号:3355666522650 园林绿化专业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