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中国之声《央广新闻》11时20分报道,大家都知道,一般成人应聘时才需要准备精美厚重的简历,为的是引起招聘方注意,增加自身分量。但是,近几天在湖北省武汉市,一些小学生的简历却也厚达百页,而且包装精美。
最近我们在一些小学采访时发现,很多参加择校的小学生的简历特别精美,不仅纸张印刷很好,而且图文并茂,花样百出,比人才市场看到的专业简历毫不逊色。一位学校招生人员向记者透露,绝大多数孩子的“自我介绍”都是家长代劳,写法比较成人化,有的还是直接从网上下载的模板。我们随意翻了几本简历,一些家长甚至不惜在孩子的简历和报名表中主动“自报家门”,如公司老总、高级工程师等。可谓是无不用其极,什么好词的搬到简历上了。
一些家长认为,这样做既让学校了解孩子的家庭环境,也希望此类信息能加重孩子进入好学校的“砝码”。但追根究底,这和“择校热”有关,按武汉市的规定“小学升初中”原则上是对口入学,就近入学。但是2008年起,武汉市清理改制校,实行“民办公助”、“公办民助”等多种形式办学。
一般情况“公参民”的学 校办学质量较高、有较长历史,根据武汉市规定小学每生每学期不超过1500元(即6年1.8万元);初中每生每学期不超过3000元,但实际操作中,各校根据不同情况收费在1.2~1.8万元间不等。虽然价格高了,但是为了孩子成长,很多家长还是都希望把孩子送入这类“公参民”的学校。而且,武汉市“小升初”择校采取“电脑派位+自主招生”的模式,一半的招生指标是在所有报名学生中随机电脑派位选择,一半的指标是通过自主招生。因为电脑派位具有偶然性,不少家长都指望孩子能够通过自主招生进入“名校”,于是提前给初中投送简历。
(编辑:叶玉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