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在即,湖北省招办根据往年情况,披露了八种常见招生诈骗伎俩,并提醒在普通高校招生录取中,没有任何人可“用钱买分数”“用钱买计划”。因此在未来的招生录取时,考生和家长不要轻信招生诈骗分子的花言巧语和种种许诺,以免上当受骗。
混淆教育形式蒙骗。招生骗子混淆网络教育、成人教育、自学考试助学辅导和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与普通高等教育的区别,声称只要交钱就可上大学,甚至重点大学。家长花钱后,拿到了“录取通知书”,入学之后方知上当受骗:就读的根本不是普通高等教育的本、专科,而是自考试点班、成教预备班、网络学院或中外合作办学项目。
冒充高校人员,暗示家长可以帮忙优录。实际上,录取工作全部实行异地网上录取,按志愿和分数由计算机来排序投档,任何人为因素都不能影响录取结果。
声称能让考生“低分高录”(如有人谎称不够一本成绩可读一本校)。湖北省招办提醒:高招将严格执行批次线,不录取一名批次线下不符合政策规定的考生。除国家和省规定的照顾政策,没人能在高招中享有特权。
通过伪造文件印章谎称“内部指标”“小计划”诱骗。其实,任何个人都不可能有高校招生计划和名额。
以“自主招生”为幌子行骗,声称自主招生就是不要分数线即可获录取。这完全是误导,参加自主招生的考生同样要参加高考,且要达到规定的分数线,经过省招办统一办理录取手续。
以“定向招生”政策为幌子,自称可弄到某大学定向招生计划来骗钱。省招办提醒:除少数部属高校(如清华大学、复旦大学等)面向特殊行业的定向就业招生计划外,湖北省不安排、不接收定向就业招生计划。
以“预科生”为名行骗,承诺“先上车后买票”“专科进本科出”。国家规定不允许超计划、无计划招生,根本没有所谓的“预科生”,以“预科生”名义进校后不能办理录取手续,不能取得学籍,毕业时也无法获得普通高校的学历文凭证书。
利用录取信息欺骗。每年招生期间,有些骗子骗取家长提供的报名号或准考证后,在招生录取现场咨询点查询考生投档轨迹,钻家长和考生信息不灵的空子,本属于正常投档和录取,却向考生家长报功:是由于他找了朋友,花钱疏通关系,考生才被投档或录取,并借机向家长收取钱财。因此,考生不要轻易将自己的身份证号和报名号告诉别人。
(编辑:叶微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