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用户名:

码:

验证码: 看不清?换一张

登 录 注 册

首页 >> 职业指导 >> 五花八门求职“刁难” HR:我们为何要“施虐”

五花八门求职“刁难” HR:我们为何要“施虐”

来源:凤凰网    日期:2010/11/11    

五花八门的求职“刁难”

求职中遭遇“刁难”,有些是面试官在考验求职者,有些则是用人单位对求职者的歧视和不尊重。五花八门的求职“刁难”和“虐待”要区分对待。

前一种“刁难”,在人力资源界被称为“高压试炼”。“我对你的回答不满意,你明显在说一些假大空的话!”“你的领导让你办一件违规的事情时你怎么办?”“当你的工作需要和你的做人原则相违背时你怎么办?”这些面试官不近人情的经典“刁难”问题,实际上被人力资源界的人士视为高压试炼的陷阱问题。要试的正是求职者的应变和表达。不少人扛不住这些“刁难”,或者败下阵来,甚至拂袖而去。

后一种“虐待”则真正存在侮辱,比如:不论岗位工作性质的差异,要求求职者在35岁以下,在年龄上绊倒求职者;对性别的隐性歧视,面试的时候,告诉你“我们只招男的”;对残障人士的歧视;对长相、身高的歧视;甚至某些老板挑选员工还看八字、生肖、面相,跟自己“犯冲”的不用……诸如此类的“刁难”“虐待”层出不穷。2008年1月1日起施行的《就业促进法》明确规定:劳动者就业,不因民族、种族、性别、宗教信仰、年龄、身体残疾等因素而受歧视。《就业促进法》一颁布,大家纷纷拍手叫好。因为在以前,基于上述原因的求职歧视太多了,劳动者正缺乏这样的法律保护。

前一种“刁难”是在尊重人格基础上的魔鬼式试炼,而后一种则是对我们尊严的践踏,需要我们勇敢说“不”。然而,很多时候,不少求职者却在高压面试难题前任性地说“不”,而对尊严的“虐待”忍气吞声。

受虐”反应面面观

忍气吞声型

30岁出头的心仪跟记者谈起她当年刚毕业时遇到的一次求职经历,仍然觉得愤懑:“我在招聘会上投了一家文化出版公司的文员职位。其中一个面试官是个中年男人,他竟然问我,‘姑娘,有没有什么文艺特长?歌唱得怎么样?能喝酒吗?’我当时就觉得很错愕。觉得他们不像是招文化出版工作的职员,更像是在招陪酒小姐。如果是现在,我会反问回去,可当时刚出校园,不知道该怎么应对,就闷气红脸说不会喝酒,歌唱得一般,放下简历悻悻地走了。”心仪觉得这应该就是一次暗含不尊重意味的求职“虐待”。

拍桌子走人型

在某外企做HR的WENDY在面试中遇到过两个拍桌子走人型的求职者。“我们想招销售、客服职位的人。销售职位要求要有很强的抗压能力,客服则要求有耐心,所以在面试问题的设计上都非常刁钻。就要考验面试者对高压、对无厘头要求的应对能力。”WENDY说。在面试过程中,有两个求职者受不了面试官一路密集的“刁难”,直截了当地告诉WENDY,对该公司的职位没有兴趣,径直起立走出考场。

机智反问型

老魏在某研究机构求职面试中,被面试者认为年龄偏大,面试者指明,想招的是35岁以下的研究骨干。老魏反问道:“难道年龄超过35岁,就成不了研究骨干了吗?难道咱们研究所36岁以上的研究人员都要退居二线吗?我觉得有些需要体力的岗位有年龄考虑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像研究型的这些职位,需要的是积累,很多人钻研到四十岁才进入出成果的职业生涯黄金期。我觉得咱们应该以成果来论,你们可以先看看我的一些研究成果。”他的一番机智反问让面试者一时无言。

受虐”反应面面观

忍气吞声型

30岁出头的心仪跟记者谈起她当年刚毕业时遇到的一次求职经历,仍然觉得愤懑:“我在招聘会上投了一家文化出版公司的文员职位。其中一个面试官是个中年男人,他竟然问我,‘姑娘,有没有什么文艺特长?歌唱得怎么样?能喝酒吗?’我当时就觉得很错愕。觉得他们不像是招文化出版工作的职员,更像是在招陪酒小姐。如果是现在,我会反问回去,可当时刚出校园,不知道该怎么应对,就闷气红脸说不会喝酒,歌唱得一般,放下简历悻悻地走了。”心仪觉得这应该就是一次暗含不尊重意味的求职“虐待”。

拍桌子走人型

在某外企做HR的WENDY在面试中遇到过两个拍桌子走人型的求职者。“我们想招销售、客服职位的人。销售职位要求要有很强的抗压能力,客服则要求有耐心,所以在面试问题的设计上都非常刁钻。就要考验面试者对高压、对无厘头要求的应对能力。”WENDY说。在面试过程中,有两个求职者受不了面试官一路密集的“刁难”,直截了当地告诉WENDY,对该公司的职位没有兴趣,径直起立走出考场。

机智反问型

老魏在某研究机构求职面试中,被面试者认为年龄偏大,面试者指明,想招的是35岁以下的研究骨干。老魏反问道:“难道年龄超过35岁,就成不了研究骨干了吗?难道咱们研究所36岁以上的研究人员都要退居二线吗?我觉得有些需要体力的岗位有年龄考虑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像研究型的这些职位,需要的是积累,很多人钻研到四十岁才进入出成果的职业生涯黄金期。我觉得咱们应该以成果来论,你们可以先看看我的一些研究成果。”他的一番机智反问让面试者一时无言。

记者辣评:以眼还眼,以牙还牙

招聘和求职的过程,实际上是一个交流、协商的过程,公正、尊重是最基本的职场伦理。虽然不容乐观的就业形势,让招聘一方变得像主,求职一方变得像仆。为了工作机会,有些人遇到一些不公正的情形,也暗暗隐忍。但作为恶意侮辱求职者的一方,其实是在把自己公司的格调拉低。忍气吞声的求职者,自己的沉默也是在纵容不公正的发生,对自己的尊严也缺乏了应有的捍卫。这种时候,需要的是“以眼还眼,以牙还牙”的精神,技巧地教育对方,他在某些观念上是无知和落伍的,有技巧地让他感到羞愧。而对那些智慧型面试官充满挑战的“刁难”问题,同样需要勇敢迎接论辩,用沉着冷静的智慧去回应。只有这样,带有侮辱意味的“施虐”才得以挫败,“受虐”才能转变为展现自我和享受的过程。

(编辑:dingrui)

关于我们 | 客户服务 | 服务条款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 设为首页 | 添加收藏 | 友情链接
版权所有:园林网  yuanlin.com 客服邮箱:Service@Yuanlin.com   电话:0571-86438262
战略合作:中国电子商务协会 浙江省花卉协会 浙江省林检站 浙江省林科院
经营许可证编号:浙B2-20100396 中国电子商务协会
广告经营许可证编号:3355666522650 园林绿化专业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