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这个数量庞大的就业群体,在求职的路上,正在经历着从“等待”到“拼搏”的巨大转变。昔日的“天之骄子”遭遇“就业难”,然而充满激情的大学生不甘落后,开始用创业来证明自己。当前,大学生创业已成为新时代的流行现象。
近日,湖北省人才中心授权本报独家发布最新研究成果——《高校毕业生创业政策研究》,披露了当代大学生创业的情况,记录了在商海中拼搏的大学生创业者的人生百态。
【榜单】
大学创业富豪榜 湖北高校全国第三
“我们做梦也没有想到,北港创意产业园二期工程还没建成,就已经被大学生创业者们抢订一空了。”洪山区创意大道办公室主任陈克超面对记者,显得几分无奈还有几分惊喜。
2010年12月中旬,洪山区北港工业园开园,大学生创业者们从附近高校、科研院所蜂拥而来,争相递上自己的创意企业申请报告。在精心挑选了20家大学生创意企业申请后,工业园的管理者们遇到了一个新问题:这片已接纳1600余名大学生创业者的偌大工业园中,已没有多余的办公地点供不断涌来的热情的大学生们创业了。
湖北省人才中心常务副主任朱世荣从宏观的层面,自豪地向记者阐释了这一现象发生的原因:湖北省的高校数量在全国是排第一位的,高校的绝对数量带来的是在校大学生的绝对数量。今年湖北的在校大学生数量已达到130万,其中武汉市有108万在校大学生,而北京、上海各有90多万。
湖北省教育厅的数据显示,湖北有高校121所,与西安、上海、北京并称全国四大高校集中地。
朱世荣说,“实际上,武汉市在校大学生数量从2008年开始就一直在全国各大城市中位居第一,这也意味着近几年毕业的大学生也必将居于首位。”
庞大的在校生和毕业生数量,为武汉市大学生创业奠定了巨大的基数,同时,其集体和示范效应也扩大了大学生(主要指在校大学生和毕业三年以内的大学生)成功创业机会。
去年12月初,由中国校友网发布的“2010中国大学创业富豪榜”中,湖北高校排名第三,与浙江、上海、北京三地一起成为上榜富豪最多的地区之一,共有10人上榜。在众多湖北高校毕业生中,毕业于华中科大的宋海波所创立的动网先锋价值1.3亿元,在整个排行榜中排名并列第9。
大学的造富能力与当地以及学校的创业教育有关,记者获悉,华中科技大学内部就成立了很多创业机构,业内人士认为,这样的氛围对催生大学生的创业意识有好处。
该榜单的负责人赵德国则表示,理工类学生创业成功几率要明显高于文科学生。
【现状】
“钱途”不乐观 大学生创业街的苦恼
在这些统计数据和创业富豪榜单的背后,大学生创业者的真实生活和发展现状如何呢?近期,记者在武汉市一些大学生创业者较为集中的区域进行了探访。
鲜有人知道,在距离珞喻路群光百货不远的一条小巷子中,还有条华师文化街。上月22日,记者慕名来到华师文化街采访。
2009年3月,华中师范大学和洪山区政府联合创办的华师文化街正式挂牌,其创建的初衷就是成为“武汉市大学生创业基地”之一。
华师文化街所属管理公司——武汉桂元天合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招商办张经理告诉记者,文化街在2009年开张时,就吸引了180多个项目入驻,其中40%是大学生创业者。大学生创业人数最高时达到100多人。“当时的行情可以用火爆来形容”,张经理对文化街开街时的盛况还记忆犹新。
记者看到,街中心花坛上挂着装饰的霓虹灯。几名女学生手牵着手沿街逛着,眼睛搜索着喜欢的店铺。虽然不时有年轻人走过,然而,如今街内的人流明显稀少,记者看到,不少店铺的老板在店外扎堆谈天。
在走访一圈之后,记者发现不少店面大门紧闭,门上纷纷挂着“急转”、“裸转”、“合租”、“有事致电”等招牌,显得异常冷清。
位于文化街一侧的“粉红部屋”门店,老板是贾筱雯,一个2005年毕业于湖北工业大学的女孩。她在光谷工作两年后,来到这里创业,作为大学生创业者,她享受到了每年减免一月房租的优惠政策。
(编辑:dingru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