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话体现沟通潜规则容易导致信任危机
前一阵子网络上广泛流传“评语黑话”,煞有介事地指出:很多领导“褒义”的评语其实暗藏了贬低之意,例如“普通员工”是指你“不太聪明”、“格外出色”是暗示你“目前还没犯错误”,而“思维敏捷”其实是讽刺你“每次犯错总能迅速找到借口”。很多人为此饱受困扰,不知如何是好。
专家说,这仅仅是一种玩笑,但却体现了职场中的真实现象:老板和员工不能互相信任,心里想的和嘴上说的不是一回事。是惶惶终日猜测领导心思,还是神经兮兮考虑换工作?你可能需要职场“医生”为你治疗。
诊断篇:"信任缺乏症"四大病因
文女士认为造成目前这种“不信任”的原因可能有以下四个方面:
每个人都有希望被他人“认同”的社会需要
如果一个人对自身的认同感不够,那么他对于外界认同度的需求就会相应增加,并且期望通过这种积极的反馈来增强自信。例如员工的升职、加薪都是上级在一定程度上给予的认可,而员工本身也期望获得这种认可来增强职业信心和职业动力。但是,当一个人感觉他的认可度很低并且不能从上级那里得到指导和鼓励的时候,他便不会再依赖和信任上级。
主观上过分在意自身感受,忽略客观事实,防备过当
在职场中,相同的情况可能是由不同的原因导致的,忽略掉这些原因的客观存在,而以自己感受作为衡量准绳的人,往往会失掉安全感和信任的能力。
例如,一个中层主管发现某日某员工绩效甚差。如果他凭主观判断,认为此举是员工蓄意反抗自己、针对自己的情绪行为,那么一定会提高防备,疾言厉色地进行指责并且对于自己有无威信开始忐忑不安;但是如果这名主管能够平和地询问原因,了解到员工家中有突发情况,及时地给予关心和安慰,那么结果就会完全不同。说到底,没有过分的防备,就没有轻易的不信任。
“防备过当”催生新一轮的“防备过当”
同样道理,在员工遭遇了领导的不信任和不了解的指责后,会对领导产生戒心和相应更深的防备。好比那位家中出事却被领导视为对自己不服气的员工,在受到了上级的责难后,会感受到上级对自己的不信任和不理解,自然会反馈给上级同样的不信任和不支持。最糟糕的是,原本特殊原因造成的“绩效差”在被曲解后,转变为主观上真正的“工作倦怠”,不信任的恶果就此深种了。
个别领导、员工的低素质和不良行为加剧了不信任的危机
在竞争激烈的职场中,一些上级的诸如“派系斗争”、“任人唯亲”、“自以为是”、“言行不一”和“宽己严人”等做法,都会招致下级的不满和抵触,自然就失去了信任和拥护;同样地,一些下属在工作中“敷衍了事”、“阳奉阴违”、“自命不凡”或者“好高骛远”,也会使领导失去相处观察的耐性,做出消极的主观臆断。
症状篇:信任危机正在职场蔓延 朋友萧楠最近心情不好,她时常抱怨公司里面的领导只懂得在加班的时候说一些油嘴滑舌的好词儿,但是兑现却遥遥无期;批评起人来也是阴阳怪气,无根无据,有时候甚至不知所云。私底下,很多人都对领导非常失望,表面上看起来言听计从,一派祥和,其实每个人都另有打算。
其实这种现象并不是个别公司的小概率事件,在中人网进行的“员工对直接上级的信任程度”的调查中,有结果表明:超过20%的职场人士对自己的直接上级非常不信任。在参加投票的1127人中,能够非常信任上级的员工仅占一成之多。
黑话帖子的出现,实际是职场信任度降低的表现:员工对老板说出来的话心里犯嘀咕,总是在想有什么潜台词;老板不能直接对员工的表现做出评价,非要拐弯抹角地让人“悟”。
北京东明时光国际咨询中心的首席情绪与行为管理顾问文稚嘉女士告诉记者,职场中普遍存在的不信任关系使人们逐渐意识到一个事实:无论是管理者还是普通员工,其最大的压力都源于难以把握的人际关系。这里的“人际关系”并无固定的指向性,它包括平级之间的竞争关系、上下级之间的配合关系以及服从和协作的关系。
文稚嘉认为,职场中的不信任关系,很难追根溯源。也许一开始是上级先不信任下属,也有可能是下属先不信任上级。但无论是哪一方先发出这样的讯息,另一方在感受到这种对自身的不赏识和怀疑后,做出的应对都是相同的,即反馈给对方同样的态度和更深的防备。如果没有人首先终止这种情绪化的行为,就会营造出一种持续的、紧张并伴随有提防性质的职场氛围。
治疗篇:用真规则打破潜规则黑话并不等于潜台词
针对“黑话”帖子,资深人力资源专家孙虹钢先生觉得十分好笑,因为从他多年的经验看来,正常的管理者都不会用讥讽的口吻说“黑话”。
他认为,网上流传的这些语言,更多可能出自讹传。其实在企业里面,很少管理者会去讥讽员工,因为任何管理当中的沟通动作都是有明确目的的,讥讽不可能达到帮助员工做正确的事的目的。在沟通当中可能有一些“话术”,主要是一些委婉表达的意思。比如说,不说“但是”,说“同时”。
不过职场上的确有一些“潜台词”。孙虹钢说:“语言的魅力就在于:同样的词句可以表达很多的意思。沟通问题往往产生于语境的不同,就是这个原因。”
简单说来,同一个名词,老板和员工的想法南辕北辙:比如,“沟通”,老板认为这是“让你明白我到底要什么,你同不同意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必须知道”,而员工就会认为“你说什么就是什么,换再漂亮的词还是这样”;老板想“我重视你,资源多给你,是我在给你机会”,而员工却认为“你对所有人不是都表示过‘重视’”;老板说:“我经常表扬你,你为什么还觉得我对你的肯定不够呢?”员工更委屈:“你的肯定后总是加个‘但是’,再说,不花钱的表扬而已……”
正常沟通不能靠“悟”
先不要悲叹现在的人际关系如此恶劣,冷静地思索一下,我们不得不承认,老板和员工的期望,其实永远也无法一致,因此,出现潜台词也很正常。这跟职场上的一些潜规则流行有关,大家把利益放在肚子里,揣在袖子里掐。谁也不拿出真正的想法,这样何谈信任二字?
孙虹钢说:“我在《工作就是生意》中谈到,要解决这个问题,就要用真规则代替潜规则,明确、清晰地沟通,别让人家去‘悟’。因为职场和生意场一样,没有‘完全信任’那一回事。基本的信任是有的。职场中的信任,最好的就是生意伙伴之间那种信任———第一,对你的资源、能力有基本信任,认为你有资格和我做交易;第二,对你的理智有基本信任,认为你不会随便胡来,不会因为蝇头小利来蒙骗我;第三,从最低的信任开始积累。”
双方别绕着弯子说什么潜台词,明明白白地谈生意,这样才能消除彼此的疑虑,重新建立职场上的信任关系。
(编辑:菩提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