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进入暑期兼职高峰,很多大学生都开始忙于寻找暑期兼职工作。由于缺乏工作经验,很容易上当受骗。
浙江工商大学在校学生许磊,此前有过多次兼职的经验,但在今年暑假求职时仍遭遇了“兼职陷阱”。
兼职送快递 白忙活一场工资落空
今年学期结束,许磊找了一份快递工作,工作时限不长,10天左右。
他的工作任务主要是负责给寄快递的同学搬运大件包裹,当时双方口头约定每天工资80—100元,工作时间为早上8点半到下午6点半。
6月22日,许磊开始正式工作,从早到晚都忙着收包裹,“期间只有3天是准时下班,其余时间都加班忙到很晚。”
在他工作期间,他还介绍了两位同学也来兼职。
按照原先约定,许磊和他的同学总共可以拿到1420元,但是老板坚持认为应该是1340元。
无奈之下,许磊只能妥协,盼着发钱的日子。
在之后的半个月时间里,负责人以“会计还没有计算好工资”、“银行不办理业务”、“银行卡号错误”等借口多次推脱支付工资。
到目前为止,许磊和他的同学还没有拿到一分辛苦钱,也联系不上老板。
下沙劳动部门介入 帮助网友讨工资
18日上午,记者尝试拨打了几次负责人姜先生的电话,不过电话一直处于无人接听的状态。
随后,记者将许磊的遭遇向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劳动保障监察大队作了反映。
工作人员表示,会尽快和学生及单位联系,帮助学生和单位进行协调。
另外,记者也了解到,此前下沙劳动部门也接到过类似的事件,他们曾经向每个高校发放关于求职方面的宣传册,目的就是以防学生找工作或兼职时上当受骗。
“大学生的身份还是学生,不具有签订劳动合同的主体资格,工作也是临时性的,这种行为不受劳动法保护。”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学生与用工单位建立的是一种雇佣关系,这种法律关系是由民事法律调整,争议的处理以双方约定为依据。
找兼职防地雷 书面约定很重要
学生做兼职,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了,每年都会有一大批大学生加入到兼职大军中去。这样,不仅可以锻炼自己、增长经验,还可以为自己赚取一些生活费。
但是,面对社会上各种各样的兼职项目,大学生往往很难辨别它的真实性,所以出现了不少大学生“上当受骗”的现象。
记者请教了杭州市劳动监察支队案审科史边疆科长,在找工作时避免“地雷”?
史科长给出了几个小建议:
一、尽量少从校园张贴的小广告处找工作。
二、如果通过中介找工作,最好提前查询该中介是否具备职业介绍许可证、是否有较好的信誉度。
三、凡是涉及交押金或押各类证件,就直接拒绝。
四、必须签订详细的书面协议,尤其要明确约定劳动报酬、工作时间,报酬结算最好以日结或周结,可以降低风险。
(编辑:dingru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