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用户名:

码:

验证码: 看不清?换一张

登 录 注 册

首页 >> 职业指导 >> 小学文化男子潜心研究成富豪 大学生为他打工

小学文化男子潜心研究成富豪 大学生为他打工

来源:凤凰网    日期:2011/10/18    

眼下正是秋收时节,把金灿灿的稻子收割、晒干、去壳,就变成了白花花的大米。瘪瘪的稻壳在别人眼中是废物,而湘潭市岳塘区荷塘乡的黄国佳老人却告诉记者,稻壳也是宝。18年间,他将一堆堆不起眼的稻壳变成了年产值近千万元的碳化稻壳产业。

寒冬腊月试验焖烧稻壳

1992年,退休的黄国佳在和炼铁科负责人聊天时,得知因缺乏碳化稻壳的技术,湘潭本地的稻壳顶多做了肥料,工厂炼铁炼钢时所用的碳化稻壳还需从外省甚至国外购入,成本过高。从此,仅有小学文化程度的黄国佳决心研究碳化稻壳。

1994年初,天气寒冷,黄国佳在村边一块空地上堆起了稻壳。他从堆好的稻壳上挖出一条深沟,再把点燃的稻草扔入沟内,然后迅速用稻壳将沟填上,让稻壳从内部焖燃。

黄国佳守着冒烟的稻壳堆观察试验情况。第二天试验结束,他带着一身黑色的稻壳碎屑和炭火气,回家倒头便睡。

成为碳化稻壳湘潭第一人

为了制出耗时短、高质量的碳化稻壳,黄国佳在一年内做了大小上百次试验,到1994年底,终于掌握了生产碳化稻壳的技术。

试验成功后,黄国佳将第一批生产的五六百公斤碳化稻壳送到炼钢铁的工厂试用。厂方试用后出具了报告结论:“保温效果好,杂质少,无生烧现象,能满足生产要求。”黄国佳的努力终于有了回报,他开始扩大碳化稻壳的生产规模,而平时只能当垃圾处理的稻壳也摇身一变成了宝贝。

黄国佳成了湘潭生产碳化稻壳的第一人,他的成功让许多本土炼钢铁的工厂彻底摆脱了对外地的依赖,同时许多米厂、粮站内常年堆积如山,或自行烂掉的稻壳也有了用武之地。

聘了两名大学生搞研发

低成本高附加值的碳化稻壳让黄国佳赚到了第一桶金,但他并没有因此申请专利,有人来咨询,他都会毫不保留地讲解制作技术,“就是土办法,技术很容易掌握。”黄国佳说。

黄国佳的女儿告诉记者:“现在湘潭已有四五家这样的厂子,原料稻壳也从几十元一吨涨到现在五六百元一吨,稻壳如今变得金贵了。”。

通过生产碳化稻壳致富后,黄国佳又扩大了生产规模——他将每个月几百公斤碳化稻壳产量的小作坊,发展成了年产值近千万元的大工厂。他的工厂为附近村民提供了就近打工的好去处。他每天基本上都呆在工厂里,还聘请了两位大学生帮着搞研发。

岁数大了钱也有了,但黄国佳闲不下来,他说要在生活中创造价值。
 

(编辑:dingrui)

关于我们 | 客户服务 | 服务条款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 设为首页 | 添加收藏 | 友情链接
版权所有:园林网  yuanlin.com 客服邮箱:Service@Yuanlin.com   电话:0571-86438262
战略合作:中国电子商务协会 浙江省花卉协会 浙江省林检站 浙江省林科院
经营许可证编号:浙B2-20100396 中国电子商务协会
广告经营许可证编号:3355666522650 园林绿化专业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