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用户名:

码:

验证码: 看不清?换一张

登 录 注 册

首页 >> 职业指导 >> “国考”如何“考德”

“国考”如何“考德”

来源:凤凰网    日期:2011/11/28    

公务员考试中,“德考”如何成为一道失德者难以逾越的门坎,还须做到可操作、有实效

从11月26日起,参加2012年度国家公务员考试的考生走进考场,竞争约1.8万个国家公务员岗位。一年一度的“国考”就此拉开序幕。

走过十几年的历程,今年的国家公务员考试让人感受到诸多新意:一些职位考试科目设计采用“2+X”;多数职位要求考生必须具备两年基层工作经验;强调了“以德为先”的品德选拔,尤为引人关注。

这颇令人欣慰。“国考”在很大程度上,起着导向作用。对即将进入政府从事管理工作的广大青年,对日后可能成为政府官员的后备力量,不管是品德不佳、缺乏责任感,还是只会纸上谈兵、缺乏基层工作经验,都将难以应对越来越高的政务要求。尤其是推出“德考”,更是一种纠偏的努力——它与前不久发生的深圳公务员打骂生父一事,与国家公务员局正在制定的“公务员职业道德培训大纲”一起,显示着对“公家人”官德与私德的日益强调。

但“德”如何“考”,却需细细思量。一方面,“国考”被视作“玻璃房里的竞争”,透明、公开、公正是其最大的特点,也是其公信力与生命力所在。如果其中的“德考”难以科学考察与量化,规则难以明晰,就有了暗箱操作的弹性空间。近年来某些地方在招聘过程中,泄题、作弊、“萝卜招聘”等行径频频曝光,引发公众的不安甚至愤怒,政府的公信力也遭到挑战。“德考”要成为一道失德者难以逾越的门坎,还须做到可操作、有实效,找到足以服众的路径。

另一方面,把公务员的“失德”、“失范”行为空间压缩到最小甚至零容忍,恐怕还需从根本上入手。10年中,“国考”考生迅猛增长,今年虽然比去年的报考人数略降,但仍有近百万之巨,这固然是社会成员对国家人才选拔制度的肯定,但也不容讳言,“国考”持续红火的背后,有一部分人看重的是公务员对社会资源、权力“福利”的某种占有和掌控。这样的心态,纵使考试考察过了关,进入了公务员队伍,掌握了某些权力,一旦有了某种土壤,就可能“失德”。这样的基因如何剔除呢?

从这个意义上说,“德考”很重要,但更关键的,还是需要加快政府改革。只有进一步推进行政体制改革,切实打造服务型政府,让政府、社会组织、市场各归其位,让“公务员”不再是某种特权与福利的象征,而是回归角色本质,以严明的制度与清晰的权力边界来管理队伍,恐怕才能减少许多逾矩、失德之举。

(编辑:小白杨)

关于我们 | 客户服务 | 服务条款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 设为首页 | 添加收藏 | 友情链接
版权所有:园林网  yuanlin.com 客服邮箱:Service@Yuanlin.com   电话:0571-86438262
战略合作:中国电子商务协会 浙江省花卉协会 浙江省林检站 浙江省林科院
经营许可证编号:浙B2-20100396 中国电子商务协会
广告经营许可证编号:3355666522650 园林绿化专业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