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用户名:

码:

验证码: 看不清?换一张

登 录 注 册

首页 >> 职业指导 >> 深山里的大学生村官:“外来和尚”获得成长蜕变

深山里的大学生村官:“外来和尚”获得成长蜕变

来源:凤凰网    日期:2012/5/8    

他们是一批刚出校门的大学生,和同龄的年轻人一样,他们同样赶潮流、玩微博,只是,他们的身影更多的时候仅属于远离城市的田间地头,他们就是大学生村官。

他们到底抱着什么样的目的来到农村?刚从学校出来的他们能适应农村的生活吗?他们未来的出路在何方?近日,网络媒体走转改报道组来到北京远郊的平谷区,在这里记录下了一个大学生村官的真实生活。

毕业选择:在同学的不理解中走进山沟

虽然也是地属北京,但是位于北京远郊平谷区最北部的镇罗营镇,仅从当地人的口音中就可以判断,这里离北京市区真的很远了,位于镇罗营镇的西寺峪村甚至离平谷城区都有近一小时的车程。由于地处平谷北部的深山区,历史上这里就是出了名的艰苦地区,但是在这深山沟里干了5年村官的王鹏说,这是他住过的最舒服的地方。

今年27岁的王鹏大学一毕业就来到这里。“当年找工作的时候也接到了一些企业到录用通知,但是我一直就不喜欢城市生活的快节奏。”回忆起选择毕业出路的决定,王鹏说他本来就是来自农村,毕业后再回农村一方面有自己性格上的考虑,也因为国家对大学生村官有很多优惠政策。

很多人认为大学生选择在北京这样的大城市中当村官是为了获得户口,但是家在北京延庆区的王鹏也选择去农村,这在当时让他的很多同学不理解。

查看背诵村民档案 尽快融入当地生活

既来之,则安之。2007年7月,从北京经贸学院毕业的王鹏正式开始在西寺峪村做村干部工作。虽然王鹏在大三时就已经入党,在学校也当了好几年的学生干部,但是初到农村工作的他,面对琐碎繁杂的“村务”,这个20出头的大男孩一直无法适应。

“刚来的那段时间不知道自己要具体干什么工作,生活习惯不适应,甚至连当地人的一些口音也听不太懂,心里很茫然,天天就是熬时间,因为水土不服,吃饭还经常拉肚子。”在回忆起这些经历的时候,王鹏还是记忆犹新。

从学校到农村的转变,艰难的适应几乎是每个大学生村官都必需要经历的过程。慢慢适应了山区农村生活的王鹏开始尝试着跟村民接触交流,以便开展工作。他渐渐开始主动和村民聊天,查看背诵村民档案,记下了全村每一户的家庭情况和成员姓名,走村串户,与村民拉家常、陪老人聊天解闷,他通过各种方法融入到当地村民中。

带头致富:“外来的和尚”得到村民信任

西寺峪村主要的经济来源是果品,其中水果以大桃、苹果、梨、柿子为主,干果以板栗和核桃为主,但由于管理技术落后、交通不便利等因素严重影响了村民的经济收入。

“作为一个‘外来的和尚’,要想村民信任你,你就要想着为他们做点实实在在的事情”。因为自己懂网络,王鹏和村内林业干部商量,利用党员远程教育平台的资源,开展科技致富教育,组织广大村民观看各类农业技术普及片,组织本村村民参加镇农办的技术培训,引进果树新品种,利用所学的电子商务专业知识,搭建果品销售网络平台。

西寺峪村有119户,344口人,党员37名。由于地处深山区,村里的发展比较滞后,各方面的情况也比较复杂,村民与村干部之间长期缺乏相互信任。在王鹏当“村官”的两年里就换了3名支部书记,而王鹏也正是在这两年里,用自己的辛勤努力和真心付出赢得了村民们的信任。得到实惠的村民也越来越信赖这个“外村来到小干部”。

2009年11月,西寺峪村党支部进行换届选举,王鹏高票当选为书记,成为了平谷区第一位当选党支部书记的大学生“村官”。2010年6月村委会换届选举中,王鹏又被村民们推选为村委会主任,成为当时北京市唯一一位书记、主任一肩挑的大学生“村官”。去年9月,在镇罗营镇党委换届选举中,王鹏又以全票当选为该镇的党委委员。

“要么结婚,要么分手” 穿梭在城乡之间的爱情

如今的王鹏已经成家,妻子是他从大学时代开始交往的女友。“当年我刚当村官的时候,她给我撂下一句话‘如果继续刘子啊农村,要么结婚,要么分手’,现在我们共同做了一个最美好的选择。”王鹏的妻子在北京市区上班,虽然每周小两口只有一两天团圆的时间,但是王鹏说,年轻人还是应该趁着年轻都多给自己留些奋斗的时间。

但是,在大学生村官的爱情中像王鹏这样的走到“圆满”的并不多。比王鹏早一年到平谷区当村官的张健是王鹏的好友,三年前当张健在3年村官期满后继续选择留在农村,而在这件事,张健和女友最终还是分手。在听到朋友提到自己“城乡爱情故事”时,张健说,其实能陪大学生村官走到最后的爱情真的挺难。

自2005年以来,平谷区累计选聘了979名大学生到农村担任党支部书记助理、村委会主任助理,基本实现了每村2名大学生村官的动态平衡,专业分布在旅游管理、城市规划等30多个学科。

虽然在这些选聘的大学生村官中,有些人在3年期满后选择了其他的就业方向,但是无论怎么样,这些年轻人把自己的一段青春记忆留在农村,他们新鲜的知识和视野,无论对年轻人渐少的农村,还是对他们自身都是一个难得、有益的经历。  

(编辑:蒲公英)

关于我们 | 客户服务 | 服务条款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 设为首页 | 添加收藏 | 友情链接
版权所有:园林网  yuanlin.com 客服邮箱:Service@Yuanlin.com   电话:0571-86438262
战略合作:中国电子商务协会 浙江省花卉协会 浙江省林检站 浙江省林科院
经营许可证编号:浙B2-20100396 中国电子商务协会
广告经营许可证编号:3355666522650 园林绿化专业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