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性恋话题备受社会关注,17日,一群民间人士在广州街头组织主题为“消除职场同性恋歧视”的宣传活动,征求签名与合影,向往来路人宣传无性取向歧视理念,邀请对方写下“支持同志、反对歧视”的话语并合影留念,以表达对更平等公平的职场期望。羊城晚报记者现场采访发现,多数市民表示理解,但约七成受访者心有抵触,不愿给予行动支持。
现场:大多市民只是口头支持
记者在现场看到,这次街头活动分两种形式展开,一部分参与活动的人士穿上六色彩虹服,举着“消除职场歧视”的宣传牌,劝说路人与其合影并签名。另一部分人派发反歧视宣传单及同性恋小词典,向路人普及同性恋知识,并游说路人写下反歧标语。据介绍,现场很多市民口头表示支持,但愿意合影或签名的人仅30%。值得一提的是,愿合影和签名的市民中女性占60%。
刚大学毕业的小邓爽快地在签名板上写下“互相尊重”字样。市民沈先生也签了字,他表示社会应当正确看待同性恋群体。
但当被问及自己的孩子若有同性恋倾向会如何处理时,他沉默了一下,说“会引导他回到正常生活轨道上来”。
对于曾被热议的“同性恋婚姻立法”问题,市民杨先生直言“不支持”。广州人古先生也认为,在传统观念影响下,立法承认同性恋婚姻不切实际。
对此,从事教育工作的黄老师坦言:同性恋群体要求社会认同本无错,但市民们的担忧也不无道理,尤其当同性恋现象被社会、被法律承认后,家长们会担心孩子盲目跟风、社会又缺乏正确引导,就容易产生新的社会问题。
现实:同性恋者职场遭歧视
据了解,当今社会对同性恋的认识和理解并不足,同性恋者职场遭歧视的案例并不鲜见。吴先生2010年曾就职于深圳某公司,其上司黄老板多次谈到同性恋话题时,均表示这是“非正常现象”。当吴先生试图通过医学及精神病法鉴定等相关资料向老板解释时,却被老板斥为“脑子不正常”。
其后两个月内,每当谈到同性恋话题时,黄老板都会取笑他,吴先生不堪忍受,于是递交辞呈离开了公司。
钟先生也有类似遭遇,2009年他进入黄埔一家电子元件厂工作,入住单位宿舍,不料其手机遭室友翻看,里面有大量男性亲密照片和同志题材电影,消息外传后在单位引起小骚动。接下来的一个月内,他处处受到异样目光和言语取笑,男同事们都与他保持距离,甚至更衣时都将他赶出门外,声称“怕遭到性骚扰”。
一项有421名学生参与的调查显示:
宣称有不同性取向的学生近八成在学校曾遭身体攻击
一项调查显示, 因性倾向和性别而产生的各种形式欺侮在中国校园比较普遍,甚至不乏暴力及性骚扰等现象。
该项调查由北京、广州等地的民间人士在今年4 月发起,截至5 月6日,共421 名初中生、高中生、大学生以及职业中学的学生参与了此次在线调查, 其中近4/5 为同性恋或双性恋者。
调查显示,77%的受访者曾遭遇到17 类基于性倾向和性别身份的校园欺凌。言语攻击最为普遍,大约44%表示有此类经历。10%的参与者曾经遭受过来自同学直接或间接的身体攻击,如对其拳打脚踢、掌掴殴打、推撞绊倒、拉扯头发等。有7.6%的受访者甚至遭受过来自同学和老师的性骚扰,如脱光衣服、碰触隐私部位、强拍裸照等。
校园欺凌对59%的被调查者带来了学业上的负面影响,其中3%的被调查者被迫辍学。另外各种欺侮还对63%的被调查者造成心理和精神上的负面影响,26%的被调查者有过酗酒、自残、自杀以及因情绪压抑和陌生人发生性行为。
据悉,恐惧同性恋引起的欺凌现象已经成为全球普遍问题。数据显示,因为同学和教职员工的骚扰,估计全球共有600 万男女同性恋、双性恋、跨性别学生被迫辍学。
(编辑:蒲公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