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用户名:

码:

验证码: 看不清?换一张

登 录 注 册

首页 >> 职业指导 >> 5130个岗位仅28人求职成功 毕业生专场招聘“遇冷”

5130个岗位仅28人求职成功 毕业生专场招聘“遇冷”

来源:凤凰网    日期:2012/8/27    

8月25日,广西劳动力市场在广西就业大厦二楼举办了“2012年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月专场招聘会”。本次招聘会共组织57家区内外优势企业进场招聘,提供了5130个就业岗位,但进场求职的人数只有700多人,进行求职登记的282人,达成就业意向115人,求职成功的仅28人。

据统计,截至今年7月31日,我区高校毕业生总数为169184人,就业率为87.91%。也就是说,还有超过2万名的高校毕业生还没找到工作。那么,为高校毕业生而设的专场招聘会为何“遇冷”?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原因是什么?如何走出“招工难”和“就业难”的困境?就这些问题,记者采访了自治区就业局副局长何小民。

或成“遇冷”主因

求职者:小罗

毕业院校:广西师范学院

所学专业:国际经济与贸易

毕业年份:2012年

小罗是贺州人,毕业后,父母要求她回到家乡工作,但她却更希望留在南宁。为了参加这场招聘会,她提前两天从贺州赶到了南宁。但是在招聘会现场,她没有找到合适的工作。

“在家乡找工作更容易,而且吃住都在家里,不用花什么钱。可是我想在城市生活。”小罗说,独自闯荡城市,生活成本会更高,所以她希望每个月能有2000元以上的工资,但是在现场未能找到专业对口、工资达到期望值的岗位。

“求职者自己首先要调整好心态。”何小民认为,高校毕业生应克服浮躁心态,主动去适应社会,才能在职业道路上走得稳、走得好。目前,“招工难”和“就业难”依然并存。大学生“就业难”的结构性矛盾,“区域不对称”是原因之一。由于各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广西的学生在就业时会对各区域的薪资条件、发展环境等作比较,在面对岗位选择时犹豫不决。另一方面是“产业不对称”,在我国三大产业结构中,第三产业(服务业)是最适合毕业生就业的,但由于第三产业目前发展还不够成熟,所以就业的吸纳能力还不够强。

挫伤求职积极性

求职者:小樊

毕业院校:南宁市职业技术学院

所学专业:软件技术

毕业年份:2012年

一件白衬衫、一条牛仔裤、一双拖鞋、手中拿着6份简历,小樊就这样出现在了当天的招聘会现场,转了一圈,却没找到心仪的岗位。

“我不想找和专业有关的工作。”小樊坦言,他对与专业相关的工作有种抗拒感,“当初报这个专业还是很感兴趣的,可是真正学了之后却发现实在太枯燥了,我不想再整天和一堆编程数据打交道。”小樊说,他们班有49名学生,只有五六名找到的工作是与专业相关的,而且其中还有人表示想跳槽。而且,有的企业对求职者要求的必备技能,在学校里只是选修课,他们没有掌握。“有些在区外就业的同学就很少遇到这样的情况,比如他们做网页就只要求有这方面的技能,不会附带别的要求。所以我很多同学都更想到区外就业,不想来参加区内的招聘会。”

小樊认为,自己并不是一个不思进取的人。在校期间,他积极参加社团活动与社会实践,还曾获得过一等奖学金与“先进个人”等奖项。毕业后,他曾在一家通讯公司做过营业员,但因为不擅处理繁琐的客户服务问题,几个月后便离职了。

高校所设置的学科,应该是满足社会发展需求的。学生在学校里学习的技能与社会需求不匹配、不能应用到实际中去,就直接影响到了学生的就业。对学科的设置、学生的培养,应该做得更深入,更细致,才能与社会需求相匹配。他提出,大学生“就业难”不应仅靠人社部门、教育部门的力量,而应该是全社会共同关注、合力解决的问题。

其余工作“没兴趣”

求职者:小黄

毕业院校:广西大学

所学专业:公共事业管理

毕业年份:2012年

刚毕业不久的小黄,在众多求职者中算得上是一位“佼佼者”,因为他曾有过近3年的创业经历。2010年开始,小黄便在市中心租了一间店面,做起了餐饮的小生意。但到今年5月,由于市政工程建设封路,处在封路路段内的店面随之关闭,小黄创业的积极性也受到了打击,“要租一个新的店面挺难的,路段、租金都是问题。”小黄之前也在一家事业单位供职,但由于未能如期签订劳动合同,他便开始找新的工作。

小黄告诉记者,目前他的理想职业是做一名“伯乐”,从事人事类的工作,但现场人事类的岗位都要求有1年以上相关工作经验。由于对别的岗位没有兴趣,小黄此行也是“无功而返”。记者在现场采访发现,不少求职者与自己想去的岗位提出的要求还有距离,对其他岗位又“没兴趣”,所以未能找到工作。

“创业是最棒的就业”,何小民说,毕业生创业不仅可以解决自身的就业问题,还能带动他人就业。小黄在创业时遇到了情况,其实不一定要将店面关闭,他可以通过向政府部门和相关机构求助解决问题。“南宁市每个城区都有创业指导服务中心,可以为创业者提供帮助。”何小民建议,毕业生创业时不要对找政府部门与相关机构求助有畏惧心理,这些机构都是公益性质的,只要有诉求,都可以提出来。

(编辑:蒲公英)

关于我们 | 客户服务 | 服务条款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 设为首页 | 添加收藏 | 友情链接
版权所有:园林网  yuanlin.com 客服邮箱:Service@Yuanlin.com   电话:0571-86438262
战略合作:中国电子商务协会 浙江省花卉协会 浙江省林检站 浙江省林科院
经营许可证编号:浙B2-20100396 中国电子商务协会
广告经营许可证编号:3355666522650 园林绿化专业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