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用户名:

码:

验证码: 看不清?换一张

登 录 注 册

首页 >> 职业指导 >> 第一批90后大规模迈进职场 菜鸟“满月”

第一批90后大规模迈进职场 菜鸟“满月”

来源:无锡商报    日期:2012/9/5    

“90后”来了!从今年开始,最早一批“90后”大学生将陆续离开校园,大规模走向社会,迈进职场。记者了解到,今年我市市区约吸纳2万名左右的应届毕业生,其中1990年后出生的占了很大比例,这也意味着“90后”大学生将正式加入社会劳动力群体中。“90后”入职究竟会在激烈的碰撞中“翻江倒海”?还是在严格的规章下“最终妥协”?在“90后”初入职场“满月”之际,记者展开了多方走访,试图寻找其中的答案。

【特写】

“90后”教师———第一堂课就遭遇“状况外”小孙是今年新入职的初中老师。

昨天,正好是她报到入职一个月的日子。对于从未上过讲台的小孙来说,第一堂课让她记忆犹新。

为了第一节课,小孙足足准备了有两周。“每天一有空就备课,看看有没有什么可补充的。”两周的准备让孙老师觉得信心满满。但是,第一堂课,还是给了小孙一个下马威。

9月3日,小孙踏入第一节课的课堂,“当时台下50双眼睛齐刷刷地盯着我,心情只剩下紧张。”忘词、有口头禅、PPT出错、被学生问倒……各种状况一起考验着小孙。“当时真的有点抓狂了,尤其是到最后的游戏环节,玩击鼓传花的游戏,整个班级快乱套了,连隔壁的学生都过来起哄。”虽然意外很多,但是小孙还是努力应对,坚持上完了第一课。“当时真的感觉力不从心,备课时候想象得很好,但是真正上课时完全不是这么一回事,现在的孩子,比你想象中的厉害多了。”从第二节课开始,小孙就快速进步起来,“第一节课的时候,总是想把自己表现到最好,后来觉得这样的心态不对,课堂上更应该关注的是学生。”短短一个月,小孙发现,自己和以前不一样了。“任性”曾经贴在小孙身上的标签。小孙告诉记者,她的家境不错,家里对自己宠爱到了极致,“只要我开口,我爸什么都会满足我。”家人的宠溺让小孙从小就很任性。“从小我就常和男生打架。我和我男朋友也几乎天天吵架,简直是无‘架’不欢。我觉得他就该让着我。”不过,工作了的小孙,显然没那么任性了。每天,她面对的是比她更任性的孩子。“我意识到了自己角色的转变,我是个老师,他们这么信任我,我感觉到我的责任很重。”虽然小孙还是抱怨自己在课堂上气场不足,但是她现在每天想得最多的就是自己的课堂,自己的学生。

“很累很幸福。”这是“90后”的小孙对自己入职一个月的总结。每天备课、上课、改作业,小孙的生活就这么简单地循环着。第一次踏入课堂之前的紧张、恐惧,已经慢慢过去,“每天都能看到学生的成长和我自己的成长,真的很幸福,再累也值得。”

“90后”行政专员———粗线条变身成熟稳重男

“做事考虑不周,很孩子气。”出生于1991年的小邵经常被同学这样评价。然而粗线条的小邵却阴差阳错地从事了细致繁琐的行政工作,今年7月底进入一家股份制公司担任行政专员。

回忆起第一天的工作,小邵的感觉是“乱七八糟”。第一天上班的主要任务是在部门领导的帮助下熟悉行政专员的工作内容和要求。“学习了各种办公室表单的填写和使用流程,发通知,写会议纪要,申请派车,公司重要档案的移交和保管等等一系列杂七杂八的行政工作。内容很多,感觉有点消化不良。”

刚刚进入公司的小邵接手了一个老总布置的集团研讨会PPT 制作工作,对于这第一个任务,小邵铆足了劲,花了很大力气。“我对公司的状况不太熟悉,事先需要做很多的咨询工作,连续三天加班到晚上11点。”可惜最终的成果依然没有得到老总的认可。“心里感觉很沮丧。”小邵说。

对于这段时间的工作体会,小邵的最深感触是要踏踏实实做人,“这段时间,学到了很多实践性的东西,但是最大的感触还是要学会做人。”小邵说,以前在学校,和同龄人在一起,比较张扬、直率。但是进入工作岗位,面对复杂的人事关系,凡事就得多留个心眼,“或许张扬、非主流就是“90后”的代名词,但是走上社会还是踏踏实实的做人为好。”

在采访过程中,记者也了解到,小邵在学校是出了名的旅游达人,没课的时候就喜欢邀三五驴友外出,为此也花了不少钱,除生活费之外还时不时问家里要一些。“现在工作了,发现挣钱实在太累了。”小邵告诉记者,他的合同收入是每月2700元,加上满勤奖励和扣除保险及其它后拿到手2500元左右,这些收入大多存在卡上,偶尔跟朋友吃个饭、唱个歌,应酬一下。“还想出去旅游,但是舍不得花钱。”

小邵的采访给记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是所有受访的“90后”里最认真的一个。对于记者的每一个问题,他都会很认真的思考,尽可能全面地回答,在他的身上,已经不太能找到之前那个“做事大条、孩子气、性格单纯”的模样了,取而代之的是认真、沉稳、淡定。用小邵自己的话说:“也许,这就是成长吧。

“90后”会计———在理想和现实中学会妥协

《杜拉拉升职记》一直是小陈很喜欢的一部电影,在工作之前,她心中曾经梦想着有一天能像杜拉拉一样早上穿着漂亮的制服,走进宽敞明亮的办公室,认真工作,凭借自己的努力一步步往上爬。不过,现实和理想往往是有区别的。三个月前,小陈通过面试,进入了锡城一家会计事务所实习。“刚开始的确对于工作环境不怎么满意,没有一种走进公司、步入职场的感觉,就像刚踏进大学校门。”虽然与心中所想有所不同,小陈还是平静地接受了这份工作。

由于专业对口,再加上师傅的指导,小陈的工作上手很快,从第一天的简单分录业务开始到现在几乎没有遇到过很大的困难。不过,小陈坦言,几个月的工作很辛苦,有时候刮风下雨也要出去跑。“在这里,我学到了很多经验,但获得经验之前,必须要有不怕苦,有坚持不懈的精神,想要成为社会中的一份子,就必须要付出努力。”

这两天,让小陈感到开心的是,由于实习期表现很好,她已经拿到了老板的通行证,即将成为单位的正式员工。小陈也表示,会在这个单位好好干下去。

采访中,小陈的包包引起了记者的注意,颜色组成是现在非常流行的撞色,第一感觉就是个性十足。小陈告诉记者,她和许多“90后”一样,喜欢有个性的小物件。“我的东西都不会很贵,平均每件也就100元钱左右,但是一定要平凡里带有亮点。”崇安寺地下商城、网上特色店铺,都是小陈时常光顾的地方。比较节省的她也把收入打理得井井有条,第一份收入虽然只有936元,但是依然存下了不少。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是小陈初入职场的切身感受,第一次走出校园,第一次在职场中历练,对这个1993年出生的小姑娘是不小的考验。不过,小陈对自己充满了信心,相信自己总有一天会实现心中的“杜拉拉”之梦。

【打量】

“70后”眼中的“90后”———人事主管:动手能力差,缺乏责任心

中国纸浆贸易网人事主管冯女士是一位“70后”。今年公司新进了几名“90后”员工,而在这位“70后”上司的眼中,这些“90后”的孩子们即有可爱之处,却也有不少让她又好气又好笑的地方。

“90后”的孩子特别不爱动手,生活习惯也不是很好。办公室弄乱了,也不会主动去收拾。”冯女士告诉记者,一般来说,看到办公室需要打扫了,老员工都会主动抢着干。可“90后”们却显得有些“另类”,不仅不会主动清扫,反倒在杂乱的环境中呆得还挺安逸。有一次,她要求一名“90后”员工擦一下办公室的玻璃,可没想到这位小姑娘拿着抹布竟然是手足无措,抹了几下还越擦越花。看到这些与自己女儿年龄相仿的小员工们如此“天然呆”,冯女士只能手把手地教他们拖地、擦桌子,至今想起来还让她有些哭笑不得。不过冯女士认为,其实这也不能全怪“90后”们。在家中,这些孩子都是独生子女,是被父母事事包办成习惯的一群孩子。初入职场,有些事情并不是他们想不到该这么做,而是根本没有做过,能力也达不到。为此在工作中,不少“90后”往往遇到一些挫折或受到打击就会找各种理由退缩,打起退堂鼓,意志力薄弱,也缺少必要的责任心。

如何管理好“90后”,如何帮助“90后”员工尽早的适应职场的节奏。在这些问题上,作为人事主管的冯女士可没少花心思。冯女士认为,“90后”最大的特点就是个性很强。所以在工作中,不能像对待普通员工一样,以上级的姿态来命令他们。他们对命令十分反感的,摆领导架子反而会引起他们的抵触情绪,因为他们追求平等公平的意义比任何一代都要强。所以,应当像朋友一样与他们沟通,给予“90后”们感情上的关怀,并让他们获得被他人肯定的感受,这样才能真正发挥“90后”思路活、点子多的优势。

“80后”眼中的“90后”———HR经理:“非主流”只是个传说

“我怎么感觉‘90后’没有传说中的这么可怕嘛。”

无锡飞威信息系统有限公司“80后”HR彭石婷对公司几位“90后”新人印象还不错。在她看来,张扬、叛逆、自我甚至是“非主流”,这些所谓的标签其实并不代表所有的“90后”,至少她身边的几位“90后”同事,干得还不赖。

彭石婷觉得自己这位“80”后乃至一些年纪更大的老员工,与今年新入职的年轻人之间并不存在任何的沟通问题。“做事比较踏实,性格甚至还有些内向,完全和叛逆啥的不沾边。”彭石婷说,也许在家中,在学校里,“90后”的个性的确非常强。然而当他们真正踏上社会,进入职场之后,她却能明显地感觉到这些“90后”们正在有意识的、努力的适应这个全新的环境,这是值得肯定的地方。彭石婷认为,其实无论是像她这样的“80后”一代也好,即将大规模拥入职场的“90后”一代也罢,人总要有个成长的过程。只有留给“90后”们一定的学习时间,随着经验的增长逐渐成熟起来,总有一天能独自挑起职场的重担。

公司老板:个性强易冲动,有理想点子多

“他们很敏感,有时一批评他们就给我来个嚎啕大哭;他们很直接,公司里最不‘怕’我的就是两位‘90后’小姑娘;他们有梦想,只要是他们感兴趣的,就能做得最好。”

姚晴溪经营的传媒公司里就有不少“90后”员工,而所有员工中业绩最好,也恰恰是两位1991年出生的小姑娘。“鬼机灵,点子多”姚晴溪如是评价道。他告诉记者,做他们这一行最重要的就是创意,这正是“90后”的最大优势。同时,“90后”的性格比较张扬,十分活泼,表现欲也很强,和客户打交道得交道来丝毫不怯场,甚至是自来熟。像他手下的两位“90后”销售就是公司里的佼佼者,一个月的业绩甚至能达到其他员工的10倍之多。“‘70后’、‘80后’见到老板有些畏畏缩缩放不开,‘90后’小姑娘根本不怕你的。”在公司里,与姚晴溪交流最多的也是这些“90后”们。他们的表达都很直截了当,看不惯或是不喜欢做的事情就当面“吐槽”,一点不给老板面子。在接触过程中,姚晴溪觉得其实“90后”们其实一点都不缺乏理想,与他们推心置腹的交谈下来,他发现很多“90后”其实都很有深度,很有想法。只是他们不愿意在外界设定的框架下进行,而更愿意按照自己的兴趣去做。

当然,“90后”也很敏感,情感很丰富。姚晴溪回忆说,工作压力一大,公司里有几位“90后”员工就显得十分情绪化。有一次他批评了几句,对方竟然直接在公司里嚎啕大哭起来,让人手足无措。姚晴溪半开玩笑地表示,“90后”容易冲动,为此更需要引导,只要是“哄”好了他们,爆发出来的能量还是很大的。

【支招】

“90后”怎样完成角色转变

职场专家:主动了解社会,敢于表达想法

“90后”曾被舆论贴上“自我”、“非主流”乃至“脑残”等负面标签,“90后”一旦走出校园、加入职场,不得不迎接社会主流价值观的残酷评判。那么,第一批踏入职场的“90后”如何调整心态,快速完成自我角色的转变,记者特别请来了职场专家,无锡人才金港总经理南军为广大“90后”职场新人支招。

南军表示,“90后”最鲜明的特点是思维活跃,自我意识强。与传统“先就业再择业”的观念不同的是,“90后”比较注重个人的兴趣与未来发展相结合,不少人找不到感兴趣的工作,宁愿先在家待业。其实,“90后”不妨先为自己制定一个初步的人生规划,在此过程中再根据变化的实际情况不断地进行修正。同时,“90后”还应当更加主动地去了解社会。现实中,不少“90后”往往对一些前辈的教导和帮助觉得并不“感冒”,也觉得没有意义。但实际上,这些现身说法和经验之谈,对于职场新人们来说还是很有必要的。另外,特别需要注意的是,不少“90后”往往看到、听到一些所谓的职场“潜规则”,会对于职场抱有抵触和畏惧的心理,从而限制了自己思路,压抑了自己的个性。这样的想法也是很不可取的。作为“90后”还是应当在工作中敢于表达自己的想法,要有自己创新的声音。另一方面,“怎么用好90后”也成为了用人单位今后需要破解难题。南军认为,用人单位需要针对“90后”员工的特点,积极探索、调整企业招聘和员工培训计划。除了基本的如职场礼仪、上岗培训外,老师傅的“传帮带”其实是帮助新员工尽快进入角色的一个十分有效的做法,但时下很多用人单位却忽略了这一点,建议不妨重拾这样的传统做法。另外,对于经济压力并不是很大的“90后”们来说,他们在工作中更看重的是工作环境和氛围。所以,用人单位应当特别注重企业的团队和文化建设,注重员工之间的交流、协作、沟通,给予“90后”们更多的存在感和认同感。

在本文最后,记者借用《南方周末》在6月初刊载《不能设想没有梦的人生——致2012届大学毕业生》一文中的片段,与所有初入职场的“90后”共勉:“大多数毕业生都将进入一家企业或‘单位’。你往往要最早到,最晚走,虽然只是小兵,但看上去却忙得像刚创业的老板。无论如何,只要有梦想的指引,你会将每件跟工作相关的手边小事做到尽可能好,这不仅是一种工作伦理,也是一种生活态度……其实,所有职业都只是深度切入社会与人生的一条通道。在任何一条通道里,我们都将与这个时代,与人性冷暖正面遭遇。你最需要做的,是找到最适合自己的那条路。我们未必都能像盖茨、乔布斯、尤纳斯那样改变世界,但我们至少可以改变自己的生活,让每一天充满意义。”

(编辑:珊瑚树)

关于我们 | 客户服务 | 服务条款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 设为首页 | 添加收藏 | 友情链接
版权所有:园林网  yuanlin.com 客服邮箱:Service@Yuanlin.com   电话:0571-86438262
战略合作:中国电子商务协会 浙江省花卉协会 浙江省林检站 浙江省林科院
经营许可证编号:浙B2-20100396 中国电子商务协会
广告经营许可证编号:3355666522650 园林绿化专业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