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不到合适的工作,家住渝北区冉家坝的曾凌伟2010年从重庆大学本科大学毕业后竟然在家“关”了一年。10日是世界精神卫生日,记者在市精神卫生中心看到了这名已被确认为焦虑症患者的大学生。让人惊讶的是,过度“焦虑”的这些人中,绝大部分都是17~25岁的年轻人。
市精神卫生中心早期干预科主任苏华龙表示,当前,高校新生和职场新人成为焦虑障碍高发人群。全国精神卫生项目调查数据显示,80~90%的焦虑障碍在35岁以前发病,10~25岁是发病的高峰期。而在精神卫生中心焦虑症就诊患者中,年轻人也占了约八成。
记者还从西南医院、大坪医院、重医附一院等心理科了解到,到门诊寻求心理疏导的大学生近年来也在不断增长。
大坪医院睡眠医学中心蒋成刚医生分析说,近年来就业形势不容乐观,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产生一些焦虑、抑郁的情绪是正常的,轻度的焦虑有一定的积极作用,可以激发潜能,使自己产生紧迫感,从而更努力地寻找就业机会。可是一旦焦虑过度,上升成为“焦虑症”。苏华龙建议高校经常举办心理讲座,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必修课范围,采取多种形势多渠道帮助疏导焦虑情绪。记者叶惠娟
如何预防焦虑症?
1.当你面临情绪紧张时,不妨作深呼吸,有助于舒解压力消除焦虑与紧张。
2.保持乐观开朗的心情。
3.适时的幻想也是纾解紧张与焦虑的好方法。
4.假使眼前的工作让你心烦紧张,你可以暂时转移注意力,把视线转向窗外,使眼睛及身体其他部位适时地获得松弛,从而暂时缓解眼前的压力。你甚至可以起身走动,暂时避开低潮的工作气氛。
5.最后一点,是预防焦虑症最为关键的一点:睡眠。保持良好、充足的睡眠对任何人来说都是一件好事。
焦虑超越抑郁:成为都市族新“心”病
经过近十年来的心理科普宣传,很多人认识了“心灵的感冒”——抑郁症。但近五年来,越来越多的精神科医生、心理咨询师发现,焦虑症的患者日益增多。同济大学医学院教授、博导、上海东方医院临床心理科主任、世界心理治疗学会副主席赵旭东在临床实践中发现,焦虑症患者是其病人当中占最大比例的一群,焦虑超越抑郁,成为都市族新“心”病。
(编辑:珊瑚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