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记者从省教育厅“全面落实教育规划纲要走进高校”活动中获悉,在江苏高校,培养学生接地气、缩短校门与社会的“最后一公里”,为农户、企业送技术,已在部分高校开花结果。
大学生实习做“猪倌”做出创业梦想
进入大三求职、实习季,江苏畜牧兽医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江苏牧院”)动物防疫与检疫专业的周静有些矛盾,这几天,他要从手头多个实习机会中做一番取舍。其中一个岗位是到滨海市东坎镇猪场做技术管理员,而推荐人正是他当初进行科技服务的那户农场主。
去年9月,周静参加该校大学生科技服务团,对口到滨海市东坎镇龚彦刚猪场,在那里技术帮扶3个多月。一开始周静有些不适应。“猪场很脏,规模也不大,就那么一两只,到了母猪发情时还要请别人家的公猪来交配受精。”周静的实习生活从每天早晨5点开始,早晨和下午,要分别给猪喂一次饲料,农活干完了,还要给猪看看病。
对于初来乍到的周静来说,挑战无处不在。“像打针一项简单的工作,从使用的针具到实际的打针都不可能像课本所学说的那样细致,给母猪打针时所用的针具都比较大,有时还采用吊针的形式打针,遇到不听话的,还要跟着跑,确保能注射进去。”
3个月的时间如白驹过隙,但留给周静的收获让他特别珍视。“很多知识在学校里是学不到的,比如给猪打针,书本上说的剂量在现实中不一定奏效,因为每头猪的身体情况不一样,对药的抗病能力也不一样。”周静说,了解了现实中的养猪全过程,对他期待已久的创业之后将大有益处。
眼下,周静准备将来回福建老家创业,就搞养猪生意,“我是农家子弟,但是老家现在的传统农业发展有限,我想回去带动更多的人致富。现在有了目标,学习就更有针对性了。”在江苏牧院,学校已经连续4年向对口的科技服务县派驻大学生科技服务团,为当地送技术,同时也为学生缩短校门与社会的“最后一公里”。
江苏省教育厅厅长沈健表示,重视发展面向农村的职业教育,围绕现代农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需要,加强涉农专业建设,全面推行工学结合、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是发展职业教育的题中应有之义。
建筑师事务所开进大学建筑系
近日,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建筑装饰专业的讲师、高级工程师杨建华正忙着给扬州某四星级酒店的客房和餐厅做装修内饰。除了校内职务,现在,他还是新格空间艺术设计事务所的法人代表,而该事务所就建在该校建筑工程系的3楼。事务所建在学校里,这在江苏高校还并不多见。
沈健表示,优化实践教学内容,构建以能力培养为主线、课内课外相结合的实践教学体系,加强校内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途径。同时,教师在岗研修与到企业实践培训并重、教师资格和职业资格并举的“双证型”教师也是提升职业院校教师素质的目标。
2006年,杨建华和同事组建了新格空间艺术设计事务所,主要从事装饰装潢设计,由他担任法人代表。“很多教师从校门到校门,没有企业工作经验,建立事务所,可以让我们了解现代技术和工艺。”
做项目过程中的启示也会被杨建华当做案例带到课堂上与学生们分享。例如接手一例银行外墙装饰项目时,他发现花岗岩一般都被挂在墙体外的钢骨架上而不是贴墙,“这样建筑主体内的水气、水泥中的碱性物质就不会腐蚀花岗岩、影响外墙的使用寿命。我们每次做的成果都会带到课堂上,演示给学生看,这都是课本上没有的。”
由于参与的项目越来越多,杨建华也能为合作伙伴提供更多的经验支持。目前他正在设计的扬州某四星级酒店就是一例。“以前客房床位的长度都是1.9米,所以客房宽度在3.6米就可以,但是现在考虑人的舒适度,床的长度一般在2.2米,如果在放上一张桌子,人就走不开了。”考察市场和实地后,他将客房宽度设置为4.5米。又在餐厅的上方吊起一排射灯,“这样能把菜的光泽体现出来。”
该院党委书记张新科表示,将学院的教学机构、学生、教师延伸到企业内部,同时,将企业的科技研发、部分生产机构和技术人员引入校园内部,能够实现专业文化和企业文化的无缝对接。
民办教师也能享受公办待遇
开学一个多月,刚刚从美国访学归来的紫琅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紫琅学院”)教师林小芳感觉自己在讲台上更加如鱼得水了。今年夏天,她和9个同事被学校派往美国福赛斯设计学院访学6周,“美国课堂使用开放式、案例式教学,注重讨论。回来后,我把这套方法用在自己的课堂里,感觉课堂教学氛围比以前好多了。”而更早之前,在学校的推荐下,她加入了南通市高层次人才库,能够在退休后享受公办高校的教师待遇。
送教师出国进修,是一笔不小的开支,其中紫琅学院赴德培训的老师将进修5周,美国为6周,平均每人花销近7万元,明年,还将有18名老师有机会出国培训。近日,紫琅学院董事长陈明宇对现代快报记者说,为了让老师把根留住,学校这几年没少投资,仅出国培训这一项就要花费几百万元。
为了解除老师们的后顾之忧,紫琅学院与南通市协商,推荐本校工作5年以上的研究生或者副高以上的人才进入“南通市高层次人才储备中心”,进入该中心的老师,学校将为其缴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使其退休后享受公办院校教师同等待遇。
沈健认为,落实对民办学校的人才鼓励政策和财政扶持政策,落实促进民办教育发展的金融、产权政策,完善民办学校教师社会保障制度是提高教师整体素质和业务水平的保障。
社团评级令“百团大战”告别一团乱战
初入大学校园的你,面对眼花缭乱的各种社团,是否会无所适从,近日,南通大学又迎来新学年的“百团大战”,几十个学生社团齐聚广场招揽学弟学妹的加盟,而大一新生们却迎来了主场优势,他们不必再打着灯笼挑选自己心仪的社团了。因为,学校每年会评选出年度优秀学生社团,并对优秀和创优社团分别给予A、B、c三个等级的评级,他们可以根据这些评级择优加入社团。
除了进行A、B、C三个等级的认定,还需要根据社团等级认定评选出若干学生社团干部和优秀学生社团活动积极分子。对于一些内部管理混乱、会员流失严重、组织发展停顿的学生社团,每年学校都会及时整顿或注销。
作为南通大学“绿色方舟”社团的会长,这个夏天,马娇没有闲着。她和同学们申请到一个项目,对南通某区水体修复进行调研,检查居民的日常饮用水中是否有细菌。而这已经不是“绿色方舟”第一次从事公益调查了。2011年9月,他们申请到中华环保基金会的项目,用电极检测水中重金属含量,目前的研究成果已经能够检测到水中小到10-6的分子,现在,这个项目正在国外做进一步实验。
除了关注社会民生,马娇和“社友”们也不忘身体力行的向同学们宣传绿色环保理念。“今年5月份,我们发现教室、食堂、宿舍的拐角处经常被同学们踩出一条条甬路,但是路面上已经没有草皮覆盖,露出土黄色的地面。”于是,马娇和同学们用了一下午的时间将这些甬路重新翻新铺上石子,再撒上草籽,还不忘在一旁的草地上按上路牌:“你的一脚我的一生”“小草依依请君莫打扰”
“社团成立已经5年了,一开始是C级,但是现在已经是A级了,评级更高,对我们开展活动也更有动力。”马娇说。沈健认为,关注学生的特点和个性差异,发展每个学生的优势潜能,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选择机会和自由发展空间,是更新人才培养观念,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基础之一。
(编辑:珊瑚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