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微博热议褚时健的人生逆袭:51岁,任玉溪卷烟厂厂长;70岁,女儿自杀身亡;71岁,被判无期徒刑;74岁,保外就医;75岁,承包2000亩荒山创业;84岁,他的果园年产橙子8000吨,利润超过3000万元。王石评论称,衡量一个人的成功标志,不是看他登到顶峰的高度,而是看他跌到低谷的反弹力。
这个反弹力,就是我们今天想讨论的话题。它有一个专业名词,叫做逆商(AdversityQuotient)。这个由美国职业培训师保罗·斯托茨提出的概念,是除了智商、情商外,近年来比较流行的一个新名词,指人们面对逆境时的反应方式,即面对挫折、摆脱困境和超越困难的能力。
固然,褚时健这样大起大落、波澜壮阔的职场人生,并不是每个人都会经历到,但身在职场,或因为能力,或因为机遇,或由于其他一些客观因素,那些不如意、不顺畅,却是时常有之,只不过,对待逆境截然不同的态度,造就了日后千差万别的职场境况。
请问,你是等待逆境摧残,还是利用逆境璀璨?
逆境:同事的刁难和领导的偏见
29岁的严永亮现在处于待业状态。虽然他已经将择业地域放宽到杭州以外的城市,但工作显然没有他预期的那么好找。他刚在上海接受了一家单位的面试,自觉希望不大,早知道这样,当初辞职时应该谨慎些。他说。
两个月前辞职时,他还是一种只有辞职才能解脱的决绝模样。当时,他在一家公司负责公司企业内刊的采编。严永亮中文系毕业,对于这份和专业还算对口的工作,起初,不仅拿出了自己所有的才能,还虚心请教在媒体工作的学长,从采编到出版,他承担了大部分的工作。因为他的参与,杂志内容焕然一新,采编成本也大大缩减。公司老总大为赞赏,将内刊全面交予他牵头负责。
这本是好事,不料却引起其他两位同事的不满和抵制——原来他们做得好好的,现在全都成了严永亮的功劳。而且这个新来不久的年轻人这么快就成为自己的上司,令他们很难接受。这令严永亮的职场生活变得非常尴尬,布置一个任务,这两位下属同事总是推三阻四不去完成,导致内刊经常延迟出版。对他们严厉一点吧,他们又借着在公司多年的资历,在其他同事中有意无意中伤我。
因为内刊的延迟出版,原来对他赞赏有加的领导也开始频频批评他。而当严永亮将部门情况诉诸老总,请求老总招聘新人以便管理时,老总却又以无预算推辞,还顺便给严永亮扣上管理无方的帽子。这样一来,我完全是内外交困,力不从心,严永亮说,受够了同事的刁难和领导的偏见,只有一走了之才解心头之气。
(编辑:珊瑚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