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正值招工和求职高峰期。连日来,记者在多场招聘会上发现,“80后”经过打拼,许多人成为技术工,求职中,用人单位是否有“试用期”成选择条件之一。“90后”进城打工,很大程度不是基于生存需求,而是要改变自己的生活,所以,他们更看中企业的发展前途和工作环境。
“80后”不愿经历试用期
现年26岁的彭小丽家住芦山县飞仙关镇,5年前就进入江苏省南通市一家大型电器企业从事装配工作。
今年,彭小丽放弃外出,决定就地找工作。在她看来,自己在电子装配方面不仅是熟手,而且是能手,曾在企业举行的技能比赛中得奖,找工作不成问题。日前,彭小丽到一家电器企业求职,在得到企业相关人员“按照规定,我们有3个月试用期!”的答复后,彭小丽没有与之“讨价还价”,起身离开了。
彭小丽说,这家企业实行的是计件工资制,对初涉这个工作人来说,试用,就是熟练过程,但对熟手就不应有试用期了,而且一试就是3个月,试用期工资每月只有800多元,连生活都难以维持。
离开该企业,彭小丽又同2家企业取得联系,结果都因有“试用期”与之“拜拜”。她觉得,对熟练工来说,试用期不应有那么长,自己能接受的试用期限最多就一个月。
记者采访多家企业负责招聘的工作人员,均表示,每个企业都有规章制度,即使应聘者在其他同类企业工作过,但因为每家企业拥有的生产机械不同、操纵流程不同等,在这家企业可能是熟手,但在另一家企业就变成生手了,因此试用期必不可少。
感言
常常听到劳资双方埋怨——用人单位埋怨技工少、招人难,而技工则埋怨用人单位实行试用期制,难以接受。一企业负责人说,企业经过技改后,技术含量高,对工人要求高,企业自主培训,费时费钱,还担心学到技术后“跳槽”,不划算,试用期是必需的,目的是熟悉岗位和操作流程。技术工人则认为,可能每个企业所用机械不同,但理论基本相同,不需多久就能上手,担心3个月试用期到了,用人单位找借口不录用,自己当了“廉价工”。
劳资双方的博弈一直存在。企业何不缩短试用期,让人才为己所用呢?
“90后”最看重发展前途
一次招聘会上,记者发现了一位戴着耳机,穿着时髦的年轻人,经询问,他姓陈,现年22岁,高中毕业就到外地一家企业务工,是机床操作工。招聘会上,小陈除了看企业张贴的招聘信息外,还要询问企业所在区域、生产规模、发展前景等,在他看来,工资和待遇并不是他考虑的重点。
小陈说:“我现在找工作关注的重点是发展前途,找那些有晋升机会的职位。虽然我是学技术的,但我不想一辈子就当个一线工人。”小陈说,今后如果有机会,要在机械制造和销售方面进行深造,等过几年积累了工作经验,再学一些经营和管理方面的知识,为进入管理层做准备。
感言
小陈选择企业的方式,是不少新生代农民工的缩影。有专家认为,新生代农民工呈现出明显的“三高一低”特征:受教育程度高,职业期望值高,物质和精神享受要求高,工作耐受力低。这也导致他们在选择工作时,除了工资待遇外,就业环境的舒适度、工作的体面度,以及企业发展空间等都是重要因素。
如果企业内部不技改,工作环境不改观,往后招工势必将更难。
(编辑:珊瑚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