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被称为“史上最难求职季”,但毕业生面试爽约率再创新高、求职简历普遍存在“注水”现象等,显示出了毕业生求职中存在的三大鲜明问题:缺乏诚信、过于挑剔、夸张失实。专家建议,大学生不妨摆正心态、务实求职,同时应牢记“诚信”二字,并谨慎对待自己的选择。
求职现状
应届生面试爽约率激增
近日,前程无忧发布了关于“应届毕业生面试爽约”情况调查。数据显示,在招聘时,四分之三的雇主遭遇爽约率超过25%,近二成的雇主面临着超过75%的面试爽约率。“从容”和“挑剔”比往年更甚。雇主们表示,从去年开始,公司被“放鸽子”次数越来越多。
“职位申请太多,答应的面试太多”是毕业生和雇主都认同的面试爽约理由。海投、海申这种广撒网的求职仍是“90后”求职的主要方式,但是对互联网越来越依赖的大学生在现实生活中人际交往能力却呈现“退化”态势。
超六成毕业生求职靠父母
竞争激烈、工作辛苦、考核严格等原因导致不少大学生望而却步。相关调查显示,有超过20%的学生承认“其实工作不难找”,只是自己比较挑剔。受访的学生中竟有超过六成的毕业生认为,求职是需要父母帮衬的。
一位毕业生曾被两家雇主看重,但家长认为还可以找到薪酬更高的工作。大学生们普遍对自己的定位是受到高等教育的社会精英,但是在实习、求职和面试过程中,并没有感受到期望的“礼遇”,这使他们对职场提不起兴趣,从而产生“找不到好的宁愿不做”的心态。
求职简历普遍存在“注水”
如今的大学生求职简历普遍存在着“注水”现象。毕业生往往会在描述自己的在校生活、奖项荣誉、实习经历等内容时,不同程度地进行“虚拟”。毕业生们表示:“适度夸大一些应该没什么问题吧!就业竞争那么激烈,不夸大很吃亏。”
不少大学生认为,每个应聘者如果不把自己“夸大些”,不会被用人单位重视,尤其是好单位,是不会看上一个普通学生的。其实大家实力都差不多,但往往少一个“优秀”就会被用人单位遗弃。
专家建议
审慎对待选择 牢记“诚信”
据统计,2013年全国高校毕业生总人数达到699万,成为历年之最。目前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的毕业生签约率还不及三成。
“90后”自我意识不断加强,擅长比较,对工作环境的舒适度、发展性和体面程度等均在考量范围。专家建议,毕业生不妨摆正心态、务实求职,可以在实际工作中不断修正自己的职业观。同时,应审慎对待自己的选择,牢记“诚信”二字,不断加强对自身职业生涯的规划意识。毕业生如果只是一味地逃避、抱怨、造假,可能永远无法得到机会的垂青。而只要保持积极的心态,并做足准备,找到一份好工作并非难事。
支招求职
不能一份简历“打天下”
招聘过程中,有的单位看重实习经历,有的单位希望招聘有工作经验的毕业生。因此,毕业生在求职的时候,不能一份简历“打天下”,应该根据不同单位的特点,制作有针对性的简历和求职信。
常规的求职方法是回应报刊、网站的招聘广告,参加人才招聘会,借助职业中介机构,实际上这样的成功率并不高。而最有效的求职方法是无论该单位是否正在公开招人,直接向目标单位应聘,这样可以遇到还未进入公开招聘程序的工作机会,或成为备用的候选人,为不久的将来创造了工作机会。
微博、微信、社交招聘网站是新兴的招聘方式,可以很便捷地找到招聘负责人的联系方式。投简历求职要不断跟进,如估计简历收到约一周后,最好再打电话确认是否收到简历,表达求职意愿,并争取见面机会,方能大大提高成功几率。
(编辑:珊瑚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