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工作中人与人交流的趋势一定是从“面对面”往“虚拟交流”来转移的,人们的工作场所变得更灵活和自由。
林茵:IBM大中华区人力资源总监。她在IBM拥有超过20年的资深高管经验。
到了2011年底,IBM全球已经拥有43万员工,人数甚至比一些小国家的人口还要多。所以从HR的角度来看,如何在这种情况下将所有人“连接”起来,打破不同国家的工作者在时间、地点、信息对称程度等沟通问题上的“天然”屏障,成为我们工作的重点。
由于IBM全球员工办公地点的不同,而且他们的工作时间也不是传统的朝九晚五,比如有些业务人员需要晚上很晚与美国同事进行电话会议等等,所以我们鼓励大家不局限在办公室工作,对于工作时间和地点我们都给他们提供很好的灵活性,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工作内容找到符合自己情况的工作模式。
那在这样的情况下,同事们原本需要面对面才能较好实现的“即时交流”以及员工培训之类的事情怎么达成呢?我们的利器就是软件“协作力”。在IBM,这一切主要是通过Lotus软件来实现的。IBM一直在使用LotusNotes、Sametime、Connections、OnDemandWorkplace、Portal等一系列关注协作的软件。
举个例子,员工在“OnDemandWorkplace”中,可以建立自己的通讯录、微博、简历等等——有点类似自己的Facebook,大家可以通过这个平台查到各种信息,比如找到其他国家的IBM员工。
然后,根据大家在“OnDemandWorkplace”个人资料中填写的工作职责和个人兴趣,IBM可以为其提供个性化学习建议——将学习、培训、技能规划及业绩管理整合到一起。比如最近我们对大中华区2000多名经理进行培训,这些培训都是在虚拟培训课堂完成的。从2001年至2009年,通过这种方式,IBM的培训时间增加了50%,而教育预算则减少了约4亿美元。目前,我们近70%的学习活动均采用在线模式。
再说说“Sametime”这个沟通组件,拿我自己举例子,在负责大中华区人力资源的业务以前,我在香港办公室工作,我的团队成员有50%的人在美国,20%在亚洲,还有30%的在欧洲,还有些零零星星的在南美洲,所以基本每天晚上我都需要在Sametime上去找不同国家的员工沟通。Sametime对我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工具,它确保我能跟任何一个国家的员工进行及时交流。
总之,我们可以通过Lotus软件找到志同道合的人一起工作,这里面有一个“立体”的人——他的联系方式,他对哪些事情感兴趣,他拥有了哪些技能,他正在参与哪些项目..而通过这个软件系统,我们能更好地发现一个人在哪些方面有特长或者研究的比较深。哪怕他在几万里之外,哪怕他第一天进入IBM,只要进入了这个系统,你就是一个立体的血肉之躯。
在IBM没有亘古不变的专家,专家不是一个定位,不是职务很高就一定是专家,我们只有“事件专家”,就是在某一个特性上有很强的知识。那通过上述系统,就能很容易搜索到某人对某件事情关注度很高,他在微博上说过相关话题,他做过类似的项目,他认识间接“重要人”,等等。我很容易就能发现他是这一话题和项目的专家,然后再通过即时通讯软件,我就可以联系到他,一起做项目。
我不需要他一定要出现在我身边,也不需要非得面对面,但我们某种程度上才是真正的“同事”——IBM很多工作都是这么完成的。如果我的信息准确,目前在中国,30%的员工是在家办公的,但在美国,已经有70%的人都已经在家办公了。这不是为了“弹性”而“弹性”,而是社会和企业的发展需要我们变得更加灵活和弹性。而在这样一个多元文化渗透整个职场环境的大趋势下,企业要做的,不是努力要让这些人面对面地聚在一起,而是要让他们在不同的时间和空间里,也能实现“面对面”的功能。
(编辑:珊瑚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