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工作是一场“消耗战”,高校毕业生四处求职,除了要遭受奔波之苦,还要花去一笔不菲的“银子”。“最难就业年”里,不少毕业生感叹,还未正式就业,几个月的“工资”就打了水漂。
感触:“求职资金”不够花
口袋揣着7000元,张婷开始了她的求职之旅。从今年3月底开始,不知不觉中,已有5000多大洋不见踪影。张婷家住肥西,是铜陵学院的一名应届毕业生。对于农村家庭而言,7000元不是一笔小数目。不过,张婷的这笔求职资金,全是靠着刻苦学习得来的奖学金。“多亏了奖学金,让我一直坚持到现在。”张婷粗略算了一下,自己并没有乱花钱,钱都花在了吃住行上。
还剩下不到2000元,张婷估计只能再坚持1个多月。“父母挣钱也不容易,肯定不会问家里要钱。”张婷盘算,在剩下的这段时间里,她必须尽快找到一份工作,先解决掉养活自己的问题,再考虑“择业”的问题。
花费:每月成本近千元
刚就业的高校毕业生,工资估计也就两三千元。在找到工作之前,有的花掉一两千元,多的甚至花掉近万元。那么,毕业生的钱都花在什么地方?
“租房的费用每个月是300元,交通费用每个月也要300多,吃饭一天最少也要10块钱。”这是张婷在合肥找工作期间,算出来的每月求职成本,跟一些大城市相比,这已经算少的了。今年3月底,张婷从学校回到合肥,她跟同学在市区租了一间房,房租成了她的固定“投入”。为了尽量多地找到就业机会,张婷和同学跑遍了合肥大大小小的招聘会。往返时乘公交车,一天下来也要将近10元钱,如果偶尔打回车,预算可能就要超支。有时候,得到面试的机会,又要花上一笔交通费。一个月算下来,将近千元的银子,不知不觉就没有了。
应对:为省钱想出妙招
为了解决入不敷出的难题,不少求职者也开动脑筋,想出省钱“妙招”。“跟同学住在一起,不仅能够有个照应,也省了不少钱。”从合肥到上海,张婷都是和同学结伴而行,她觉得这是一个省钱的好办法。此外,要是不出去找工作,张婷一般就待在家里,这样下来就省去了一顿早饭,虽然这样亏待了自己的胃,但是好歹也能省一笔银子。
同样是正在找工作的李燕,把省钱的主意打到了简历上。为了博得HR的注意,李燕制作了一份华丽丽的37页简历,放在手里虽说是沉甸甸的,但制作成本也不便宜。“学校里的文印店,打印一张纸也要2毛钱,一份简历就得花7块多。”李燕告诉记者,刚开始她投递了10多份简历,后来觉得很不划算,又做了一份1页纸的“简装版”。在网上投递“全本”简历,而在人才市场,李燕只带1份全本简历,HR过目以后,再换成简装版留下。
(编辑:珊瑚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