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想裁员让很多人发出“公司不是家"的哀叹,很多人无法接受这个事实。说实话,公司不可能是家,也更不可能是“咱家",因为企业是一个以盈利为目的的实体,面对激烈市场竞争,企业的生存是第一要务实,当你不能给他创造效益或带来价值的时候,让你离开是天经地义的事,没有什么值得讨论的。请问:你在企业是为了什么?除了那些“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又是年末,大家一见面就免不了一腔“苦大仇深"之言,在诸多痛苦和矛盾之中,最多最大的应是“走"和“留"的艰难抉择,究竟该怎么办?在传统职场成长路线注定被“颠覆"的时候,这里从另外一个角度提出几点看法,供大家思考:
一、当企业始终走不出发展的“瓶颈"在原地“折腾"时,你该跳槽了
案例:小张在一个企业干了8年,他从一个业务员做起,如今已经作了两年的营销副总,但小张一直很苦恼。因为这个企业在他做业务员时就是现在的规模,这几年一直没有相对的发展,企业的人走一茬来一茬,还是那么多人。尽管他已经走到了营销的最高层,但这种局面实在让他无法忍受,他终于挥泪给老板及一帮弟兄们告别后进了一家规模不大但发展很强劲的企业,从基层做起,一步一步又走上了营销副总。
当企业始终不发展,个人的发展就无从谈起。因为个人的发展是建立在企业及企业的组织发展的基础上的。当企业不能持续的发展的时候,企业的员工要想发展是根本不可能的。并且这种不发展的企业将逐步弱化你的能力,尤其是营销人员,因为你丧失了竞争意识和竞争能力。
二、当企业里终没有发挥的机会但你又确信自己的能力时,你该跳槽了
案例:在国内一家知名企业做大区经理的朋友,整天愁容满面,且每次他都沮丧的说:“这一辈子算完了,公司的级别等级高度像埃及金字塔那么高,等不到爬上中间,我就该到马克思那里报到了。何况公司又没有破格提拔或越级竞岗的“规矩"。经过认真思考,他选择了跳槽。到一家同行业的中型企业出任市场部经理,找到了独立发挥的空间并激发出了全部热情,做的非常优秀。不久当上了这家企业的营销老总,对他来说更是如虎添翼,把这家企业的发展推上了新台阶。
俗话说:树挪死,人挪活。当我们竭尽全力都无法发挥或无法找到自己发挥的平台时,一味的沉默、等待只能逐渐消耗你的激情和自信,浪费你的大好时光并让你坐失良机,尤其是在阶层等级诸多的大企业,“论资排辈"用人观念会让你“白了少年头,空悲切",那么为何不去寻找自己的另一片天空?
三、当企业缺少科学的绩效评价体系,你又屡遭不公且这种不公给你带来无法在企业决策层建立个人能力价值形象的时候,你该跳槽了。
案例:在A民营企业任省级经理的小王,业绩表现一直很突出。应该说在这家企业所有的省级经理中称得上最优秀的,但由于这家缺少科学公正的业绩评价机制和标准,基本上每个人干的好与差全凭一张嘴来说,而小王又不愿像其他同事一样去讨好老板,更不愿意用打小报告来讨好上级,尽管他的业绩很优秀但每月开销售例会他都被痛批的一无是处。他开始也不停的找直接上级或老板申辩,但始终无法取得他上司的认可,反而使上司对他有了更大的看法:认为这家伙斤斤计较,心态不正。
对他从骨子里产生了反感,不久又把他调到一个企业既没机会有没能力去做的偏远空白市场。小王就从此一蹶不振,意志消沉。至今被降职为业务员,还仍然在这家企业当着40多岁的业务员。如果不出意料的话,这家企业的大门将来还等着他来看呢!
博锐49
我至今也搞不明白他为什么一直呆在那样一个企业里?如果因为企业从零培养了他,他想回报企业或忠于企业?这多少有一些传统小农意识的成份。市场经济竞争时代,企业用人的价值观是你能给企业创造多少效益。何况,这家企业连一个基本的业绩评价标准都没有,你的回报鬼知道!我想之所以一直呆在那里,是因为他缺少离开的勇气或者对自己没信心;也可能是没有强烈的个人发展欲望,忽略了自我价值。
四、当你的收入与创造的价值不成正比的时候,你该跳槽了
案例:“网圣"(QQ名字)是某高校应届毕业生,但他的技能很出色,绝不逊色于多年经验的老手,应聘到一家网络科技公司任职,在短短的两个月内,他加班加点为这家公司独立开发了多种应用软件,为公司创造了较好的经济效益,而公司却认为他是实习员工,没有给予任何奖励,只是表扬了一番。但一年里,这家公司仍然对他工作中多次做出的突出业绩没有相应的回报,他果断的选择了离开,尽管这时他被挽留。
受中国传统社会文化的影响,很多的企业有时很“温情"的对待了员工创造的价值,多以教你进步让你发展为由,就是不给你来些“实惠"。这些企业把口号从“双赢"喊到了“多赢",但企业飞速发展的同时,我们除了看见员工能力增长后的工作量增长,没有看到与之相匹配的收入增长。经济社会,总也不能不为“两斗米"折腰,因为我们不仅“吃米"更重要的是还要“吃菜"。企业肯定员工的能力并留住员工,正确的做法是“精神"和“物质"方面都有表示。因为你的员工是“社会人"不是小学生给他画两个小红旗完事。员工认为:“挣钱是硬道理",有可非议的地方吗?
五、当企业明显日落西山走向没落你无法又无能为力的时候,你该跳槽了
博锐2
案例:小胡在某老牌食品企业干了6年,过程中他非常清楚企业是在一天天的走下坡路,并且这种现象遭到业界的许多评论和媒体的报道,他在是走是留的问题上陷入非常痛苦和矛盾之中,但最终都没有下定决心离开,因为他寄希望于这种现状能改善,企业能好起来。但他没有看到企业是体制所困,决不是企业决策者能轻易解决的问题。企业今年还是垮了,他到处奔走找工作均吃了“闭门羹"。
原因很简单,在没落的企业里呆时间太长的员工,除了思想观念落后缺少激情以外,别无专长。著名营销专家刘春雄先生不久前就提出“平台造就卓越"的思想。因为员工的进步是建立在企业发展的基础之上,企业不发展谈何员工发展!
总之,现代职场成长的理念告诉我们,个人的发展离不开企业的“平台",但个人必须能够站到“平台"上拥有自己独立发挥的空间,因为人不是因为有能力把事情做成了,而是在一定的平台上做成了事才有能力。再者,竞争社会里的人们在为企业创造的同时必须不能遗忘你的“野心",你必须牢记你职场所走的每一步都是为你的个人价值和创造性服务的,从这一点来说,选择比努力工作更重要。这里决不是挑拨离间,搬弄是非。因为我不想为谁去“布道讲经",只是提出一点个人拙见!
(编辑:菩提树)